移民引發的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兩國間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2048年12月初,隨著規模最大的一批遣返非法移民陸續回到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萬隆與泗水等多座大城市爆發了規模浩大的反華示威遊行,在遣返移民的帶領下,成千上萬的印度尼西亞人走上街頭,要求印度尼西亞當局採取切實行動,保護境外印度尼西亞人的人生與財產安全。雖然印度尼西亞當局早就做好了相關準備,動員了近40萬軍警在全國各大城市維護秩序,但是在示威遊行過程中,情緒失控的示威者還是衝擊了共和國在雅加達的大使館,以及在其他城市的領事館。
萬幸的是,這輪示威遊行沒有對印度尼西亞的華人構成威脅。
當然,受過往歷史影響,當月離開印度尼西亞的華人超過了450萬,可以說,幾乎在一夜之間,所有飛往鄰國的航班與駛往鄰國的渡輪都被華人擠滿了,一些有錢有勢的華人富豪還動用了私人飛機與私人遊艇。總而言之,為了擔心遭到印度尼西亞人報復,沒有幾個華人願意留在印度尼西亞。雖然在2049年初,印度尼西亞當局就控制住了局勢,但是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堪比一場超級颱風登陸爪哇島。與經濟損失相比,印度尼西亞與共和國的雙邊關係蒙受的損失更加嚴重。要知道,就在2048年12月底,在以歸國僑民為主的貿易委員會的推動下,共和國全體代表大會透過了一項重申“涉外華人利益保護法”宗旨的相關法案,明確要求共和國中央政府在海外華人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採取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一切手段來捍衛華人利益,懲戒兇手。雖然這一法案迫使印度尼西亞當局在次年初宣佈全國戒嚴,並且出動數十萬軍警鎮壓煽動民族仇恨的分裂份子,在一個月內就逮捕了近10萬名滿嫌製造社會動盪的嫌疑犯,並且將大約100名重要嫌疑犯秘密轉交給了共和國的情報機構,以平息共和國的憤怒,但是由此對兩國關係造成的影響,特別對那些在動盪中受到傷害的印度尼西亞人造成的影響已經不可彌補。
正是如此,2049年4月份,執政的“民團聯盟”(印尼民主黨與印尼團結黨)才輸掉了大選,在野的專業集團黨、國家使命黨與新月黨成立的“印尼獨立自主聯盟”贏得了總統大選,並且在人民協商會議與人民代表會議中獲得多數席位。
要知道,“印尼獨立自主聯盟”的政治綱領就是獨立自主發展。
雖然一個真正成熟的政黨,絕對不會在上臺之後貿然改變國家基本政策,更不可能讓國家基本政策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所以“印尼獨立自主聯盟”就算贏得了大選,也不會立即兌現競選承諾,但是誰都知道,這個標榜獨立自主的政黨,實際上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印度尼西亞的代言人,肯定會在5年執政期間調整印度尼西亞的基本國策,讓印度尼西亞投靠美國。
當時就有人認為,最遲2051年,也就是印度尼西亞人民代表會議再次大選後,如果下臺的“民團聯盟”沒能奪回多數席位,共和國就很有可能找藉口向印度尼西亞開戰,推翻印度尼西亞政權,扶持一個新的親華政權。原因非常簡單,如果印度尼西亞在“印尼獨立自主聯盟”的率領下有條不紊的投入美國懷抱,受印度尼西亞特殊地理環境影響,就算共和國仿照當年對付印度的辦法,也不可能征服這個擁有4億多人口,18000多座島嶼的國家,反而會使印度尼西亞分裂成至少兩個國家。
毫無疑問,這個猜測並不過分。
要知道,“印尼獨立自由聯盟”在大選中獲勝後,第一個發去獲電的就是美國政府。僅僅1個月之後,美國副總統就帶著由400多位美國企業家組成的代表團,乘坐最多能夠容納700人的“空軍二號”(實際上就是空軍一號,在運送副總統的時候就是空軍二號)去了雅加達,與剛剛住進總統府的印度尼西亞總統簽署了一份意味深長的戰略合作協議,而美國的企業家則與支援“印尼獨立自由聯盟”的印度尼西亞企業簽署了總價值高達300億美元的數百份商業合同。
毫無疑問,這是公然挑釁共和國。
作為回應,共和國海軍向南海與東印度洋部署了6支航母戰鬥群,並且讓掛著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戰略轟炸和到爪哇島南面的印度洋上空執行戰備巡邏任務,部署在南海地區的兩個陸戰旅與駐西哈努克市的第三戰鬥單位都在第一時間進入戰鬥狀態,就連快速戰略投送艦隊都開始向南海集結。
雖然外界普遍認為共和國不會急著動手,但是裴承毅非常清楚,如果印度尼西亞總統在會見美國副總統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