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由間接模式轉變為直接模式;在任何一個國際熱點問題上,共和國都有可能與美國兵戎相見,任何一場地區戰爭都有可能成為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如果共和國不能及時為戰爭做好準備,不但會使美國在國際爭端中更加肆無忌憚,還會使美國當局在特殊情況下鋌而走險,主動引發“世界大戰”;不管是為了在戰爭中取勝,還是為了遏制戰爭,共和國都應該儘快為戰爭做好準備。正是如此,在2042年到2044年,與軍隊關係密切的軍事委員會才會連續提出為戰略防禦系統追加撥款,並且在2045財年度用換屆選舉向顧衛民施壓,為戰略防禦系統爭取到了高達7500億元的追加撥款(這筆特別預算的相對金額並不高,共和國當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高達480萬億元,中央財政收入為88萬億元,財政預算為106萬億元,其中國防預算為12萬億元,追加撥款僅相當於中央財政預算的0。71%或者國防預算的6。25%。
問題是,在2047年前,“世界大戰”基本上就是顧衛民與顏靖宇政治鬥爭的工具。
從某種意義上講,顧衛民支援“懷疑論”,不是說不清楚“世界大戰”對共和國構成的巨大威脅,也不是反對為“世界大戰”做準備,而是害怕因此影響到由他親手推行的“青山綠水工程”。換個角度,顏靖宇支援“現實論”,也不是認為“世界大戰”一定會在他的任期內爆發,也不是反對顧衛民的國家戰略計劃,只是想透過與顧衛民截然相反的論調,獲得軍隊與部分代表的支援。可以說,“青山綠水工程”沒有能夠在顧衛民的任期內全部落實,需要由顏靖宇來收尾,與2045年到2047年間的軍費追加撥款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這3年的軍費追加撥款原本應該用在該計劃中,甚至可以說,顧衛民積極扶持帥永康,與葉致勝合作都與“青山綠水工程”無法在他的任期內落實有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