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總統官邸外,切爾溫斯基立即發現,海軍、空軍與天軍司令已經到了,副總統與總理等政府官員的座車停在另外一端,只有總參謀長烏里楊諾夫大將、副總參謀長普羅維茨金上將、以及幾位莫斯科的地方官員與軍區司令還未趕到。
切爾溫斯基沒有絲毫耽擱,跟守在大門外的總統助理打了招呼後就去了書房。
實際上,切爾溫斯基是最後一個到達的要員,因為烏里楊諾夫去了加里寧格勒,普羅維茨金正在趕往符拉迫沃斯托克的路上,兩人都透過保密通訊線路參加討論,而地方要員並沒接到參會通知。
隨著陸軍司令到達,會議迅速進入正題。
這次緊急會議的議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應對當前局勢的軍事對策。
要點很明確,是軍事對策,而不是外交對策。
雖然契力亞科夫在會議開始的時候就表明了強硬立場,支援以各種手段解決俄羅斯遭遇的威脅,但是切爾溫斯基心裡非常清楚,總統還沒有放棄外交努力的希望,真正想用戰爭解決問題的是副總統喬德諾維奇。
作為陸軍司令,切爾溫斯基非常清楚喬德諾維奇與國內利益集團的密切關係。
雖然所有人都認為,喬德諾維奇是文職官員,與軍隊的關係並不緊密,但是瞭解這個擔任過俄羅斯國家安全工業部長與特別事務部長的副總統的人都知道,喬德諾維奇身後最大的支持者就是俄羅斯的軍工集團、能源集團與遠東地區民族事務團體。前兩個利益集團在俄羅斯的影響力自然不用多說,軍工集團是俄軍最大的靠山,能源集團則是俄羅斯當局最主要的財政來源。事實上,最有影響力的,還是遠東地區民族事務團體。
在俄羅斯,這絕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民間社團,而該社團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俄羅斯的民族性。如果要對該社團做詳細介紹的話,肯定是長篇累犢,僅舉一件事例就能說明該社團在俄羅斯的地位。2024年的日韓獨島衝突之後,日本的氣焰甚囂塵上,一度將槍口轉向俄羅斯,要求俄羅斯歸還北方四島。
雖然日本當局沒有像處理獨島爭端那樣,用極端手段解決問題,甚至提出用金錢贖買北方四島,並且開出了15000億美元的天價。客觀的講,對於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俄羅斯來講,15000億美元絕對是個不小的誘惑。要知道,當時俄羅斯出口面臨困境,外匯儲備即將告罄,正面臨國家破產的威脅,如果能夠用4座沒有住多少人的島嶼換來足以救命的外匯,何樂而不為呢?但是俄羅斯不但拒絕了日本的“請求”,還採取強硬立場,向北方四島增派軍事力量,甚至一度驅逐在北方四島活動的日本旅客,幾乎將俄日關係推到戰爭邊緣。在這一事件背後,發揮關鍵作用的就是遠東地區民族事務團體。由此可見,該團體不但影響力驚人,還非常極端。
明白了這一點,喬德諾維奇的政治立場也就不難理解了。
事實上,去年年初,俄軍悍然出兵哈薩克,並且將民選總統擋在國門之外,扶持親俄總理上臺,就是喬德諾維奇的主意,與契力亞科夫沒有多少關係。而喬德諾維奇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即確保遠東與西伯利亞地區的戰略安全,讓完全依靠兩地資源的幾大利益集團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也許有人認為,喬德諾維奇就是個戰爭販子。
當然,切爾溫斯基並不這麼看,因為有沒有喬德諾維奇,戰爭都會爆發,區別只是或早或晚。從大局考慮,喬德諾維奇的強硬立場,只是主張俄羅斯應該積極面對外來威脅,勇於迎接敵人的挑戰,而不是埋起頭來當鴕鳥,更不應該為了一時安危而損害國家利益。這只是政見上的區別,而不能因此認為喬德諾維奇為了個人利益而出賣國家利益。事實上,切實保護國內利益集團,也是保護國家利益的一種方法而已。
正是如此,喬德諾維奇才得到了眾多高階將領的支援與擁戴。
在眾多俄軍高階將領中,切爾溫斯基絕對是個另類,因為他並不贊同喬德諾維奇的主張,而是明確支援契力亞拜夫,認為俄羅斯不應該主動挑釁共和國,更不應該為了一份不太可靠的盟約充當美國的馬前卒。
如同前面提到的,切爾溫斯基的這一觀點,並不表明他不以國家利益為重,只是政見上的區別。讓切爾溫斯基與其他俄軍將領各行其道的原因很簡單,他是俄羅斯陸軍司令,更加清楚與共和國交戰的嚴峻後果。或者說,切爾溫斯基更加清楚俄羅斯軍事實力與共和國的巨大差距。
作為一位服役40多年、將大半生都奉獻給了俄羅斯國防事業的職業軍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