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先驅新黨;三年後加入成立不久的民主黨,出任黨首;兩年後民主黨與其三個在野黨合併,鳩山出任幹事長代理;此後一度擔任民主黨代表職務,從2005起任民主黨幹事長。
值得一提的是,鳩山的祖父鳩山一郎不但是自民黨創始人之一,還是日本現代政治的奠基者,鳩山政治家族的締造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政壇的風雲人物。
與其祖輩父輩相比,學工程出身的鳩山遜色了許多。
鳩山率領的民主黨能在大選中獲勝,不是因為選民認為鳩山是一個優秀的領袖,更不是選民相信民主能夠率領日本擺脫經濟困境,而是鳩山不是前首相麻生,民主黨不是自民黨。
上臺不到一年,鳩山的執政能力讓日本選民大失所望。
離任前,鳩山沒有推選時任官房廳長官更有執政能力的西野,而是選擇了沒有多少背景的小澤。
這一安排足以反映日本的政壇格局。
小澤只是鳩山派到首相府的“代言人”,真正做決策的還是鳩山。
除此之外,背景“乾淨”的小澤在民眾間更有親和力,起到了“緩衝”作用,為鳩山推行政治改革提供了巨大幫助。
六年下來,小澤出色的完成了使命,保住了民主黨的執政地位。
雖然日本經濟仍然沒有太大起色,但是在其他方面,民主黨推行的“自主”政策正在一步步的變成現實。
軍事上:到2015年底,駐日美軍數下降到不足一萬人,按照年初簽署的協議,美軍將在2017年前撤出沖繩;撤回自民黨執政時派往印度洋的“補給部隊”,結束了向海外派兵的行動;自衛隊擴編百分之十五,強化了“自主防衛”能力;加大各種先進武器的研發力度,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透過三項重大法案,為建立“正規軍”打下了基礎。
外交上:民主黨力主改變建立在“美日同盟”基礎上跟隨美國前進的“一元外交”,建立獨立自主與周邊國家改善關係、適應日本未來發展的“多元外交”。
政治上:以剷除“官僚政治”“家族政治”為主建立“以民為本”的現代民主政治。
除了政治改革之外,鳩山主導的多項改革的核心思想都是改變依附於美國的基本國策,建立一個能夠獨立行使國家權力,在軍事、外交、政治、文化、經濟等諸多方面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日本。
不得不說,鳩山是一個頗具“理想主義”色彩的政治家。
對一個“家族政治”盛行、利益集團控制無孔不入、守舊勢力根深蒂固的國家來說,要想在一夜之間改變執行了數十年的基本國策,無疑於痴人說夢。
鳩山本人也是“家族政治”與利益集團的代表。
這些都註定鳩山推行的改革政策不會收到成效,至少不會像他想象的那樣,讓日本“洗心革面”。
用共同社的評論來說:鳩山揭開本政治的骯髒面,卻看到了自己的足跡。
身處旋渦中的小澤清楚目前的情況,民主黨執七年,日本還是以的日本,經濟萎彌不振、大企業控制著國家命脈、官僚作風盛行、政治家族鉤心鬥角、周邊環境繼惡化、外交無所建樹。如此下去,民主黨必然輸掉明年的大選。
更讓小澤擔心的是,民主黨敗北,並不意味著自民黨捲土重來。
曾經在日本政壇叱吒風雲五十年的自民黨不比現在的民主黨好多少,七年前輸掉大選後自民黨猛然覺醒開始黨內改革,與民主黨推行的國內改革一樣,自民黨的黨內改革也面臨著無法逾越的障礙:派閥紛爭。
作為執政數十年的大黨,自民黨是“黨內黨”,僅較大派閥就有八個。
自民黨執政期間,派閥紛爭導致首相頻繁更替,下野後,派閥紛爭又讓自民黨改革舉步維艱。
正是如此,自民黨輸掉了2013年的大選,民主黨得以繼續執政。
如果自民黨改革失敗,很可能在2017年大選前“解體”,分成數個規模較小的黨派,其中任何一個都難以贏得大選。
兩大政黨都面臨巨大挑戰時,極端民族主義在日本國內迅速抬頭。
去年,中國在安理會否決擴常提議後,打著“民族主義”旗幟的極右翼勢力在日本國內迅速擴張。趁民主黨執政無力、自民黨難以為繼,極右翼勢力大肆鼓“日本生存”,主張恢復正常“國體”,建立現代軍事制度、提振軍備、奉行強硬外交、擴大民生存空間,用“以軍振國”幫助日本走出困境。
小澤不否認其中的一些觀點,卻知道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