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機將3500餘名突擊部隊的官兵送入了仁川港。
非常標準的“立體進攻”。
裝甲391旅在外圍的猛烈進攻牽制住了仁川的大部分防禦部隊,使仁川防禦“外緊內松”的情況,為突擊部隊創造了最理想的進攻條件。
重點仍然是如何迅速、快捷的奪取仁川港。按照裴承毅的要求,39軍必須在韓軍破壞基礎設施之前攻佔仁川港!
空中支援與炮火支援也在此時做出調整,空軍與海航重點轟炸港區附近的韓軍、阻止韓軍向港口運動,炮兵則“定點清除”韓軍的防禦工事、為突擊部隊提供精確火力。
打到這個時候,韓軍才猛然反應過來,敵人的進攻物件是仁川。只是,太晚了!
23點15分,裝甲392旅開始攻打富川。為了最大限度的消滅韓軍有生力量,儘快佔領仁川與富川,39軍的2個裝甲旅採用了“細水長流”的戰術。裝甲392旅沒有一味堵死從富川到仁川的道路,而是時不時給韓軍“放行”。
當然,富川的韓軍永遠也到不了仁川,因為在他們前面還有早就擺好陣勢的裝甲391旅的作戰部隊;韓軍也永遠別想返回富川,因為裝甲392旅已經堵上了撤退的通道。
對駐紮在仁川與富川的6個韓軍步兵師、大約8萬名官兵來說,11日夜間到12日凌晨的10多個小時,絕對是平生最痛苦的時光。
港口內的戰鬥在12日凌晨4點30分左右結束。
5點剛過,空突172旅的低空突擊部隊開始在富川城區內機降。隨後整好進攻狀態的裝甲392旅攻入富川城區。指揮部被低空突擊部隊佔領後,富川守軍在8點過投降。
12日9點30分,仁川守軍向裝甲391旅投降。
不到26個小時,39軍完成了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任務,順利攻佔仁川與富川。
12日上午,一支擁有12艘貨輪、運載了55萬噸作戰物資的船隊離開大連港,踏上了前往仁川的航道。
第三次戰役僅僅開始一天,結局就已註定。
連裴承毅都不得不承認,總參謀部與前指一直過高估了韓軍的戰鬥力!
卷七 半島硝煙 第141章 理想戰術
參戰的3支地面部隊中,地位最尷尬的肯定是77軍。參與作戰行動的3個軍長中,最不爽的肯定是凌雲霄。
確定讓39軍參戰之前,77軍的處境最為優越。除了39軍,不管讓哪個軍擔任西部戰場上的主攻任務,都少不了77軍的支援。雖然77軍當不了攻打漢城的主力,但是能在攻打漢城的作戰行動中發揮極為關鍵的作用。39軍參戰,77軍的“美夢”成了泡影。
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中,別說充當攻打漢城的主力,77軍連參與攻打漢城的機會都沒有。除了協助38軍殲東部戰場上的韓軍第團軍之外,77軍的主要任務不是攻堅,而是發揮快速反應部隊的優勢,向南穿插,確定“戰役邊界”。
雖然很不爽,但是凌雲霄還是接受了任務。比起其他在三八線北面看熱鬧的部隊來說,77軍已經非常幸運了。
留下771旅與772旅之後,凌雲霄親率快反773旅南下。有第一次戰役“鹹州阻擊戰”的經驗,凌雲霄有絕對的信心用1個旅的兵力完成戰役任務:攻佔天安,切斷韓軍第5集團軍北上通道,開啟主力部隊南下的大門。
天安位於漢城南面大約85千米處。是漢城與清州之間最大地城市與交通樞紐中心。漢城與清州之間有2高速公路與3普通公路。因為空軍已經在戰役開始前炸斷了其他公路上地所有橋樑。所以駐紮在清州地第5集團軍只能從透過天安地高速公路前往漢城。駐紮在漢城地第3集團軍要向逃跑也得經過天安。由此可見,天安是2個韓軍集團軍之間地重要戰略據點。
因為在戰爭初期。韓軍將絕大部分主力部隊編入第1集團軍與第2集團軍(集團軍在韓軍中只是戰時編制)。在第二次戰役中遭受慘敗。所以第三次戰役開始地時候了第3集團軍與第4集團軍擁有少數主力部隊之外,新編集團軍都以臨時組建地部隊為主。戰鬥力十分低下。即便如此。誰也不能忽視幾十萬軍人地威脅。
共和國參戰前夕。韓國開始分階段進行戰爭動員。第二次戰役結束前。韓國進行了“全國戰爭動員”所有18歲到45歲地公民參軍服役。第三次戰役開始地前一天。韓國擴大了動員範圍,所有非主要崗位上地16歲到54歲男性公民向最近地徵兵點報到。
按照柳宗純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