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兇手”被“總統”派專機接走後,高雄與臺南的綠營支持者立即展開行動。不得不承認,肯定有人在暗中指示。
9月26日凌晨,高雄與臺南發生大規模暴亂,成千上萬的綠營支持者衝擊了兩地地方政府,不計其數的暴徒趁火打劫,搶掠了上千家商店。
天亮後,臺中、臺東等地也發生了大規模暴動。
郭銘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下令軍隊入城,鎮壓暴亂份子,維護社會秩序。
走出這一步,臺灣局勢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9月26日當天,美國、日本先後發表宣告,強烈譴責發生在臺灣的暴亂,希望臺灣當局能夠儘快恢復社會秩序,維護民眾安全,保證合法的履行政府職責。
共和國政府也在當天發表宣告,譴責故意製造流血事件的“暴亂份子”。
讓外界感到意外的是,共和國的態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硬。
按照西方新聞媒體的分析,共和國麻煩纏身,不能在臺灣問題上表現得過於強硬。因為在9月21日的時候,一支印度軍隊的巡邏部隊在克什米爾南部地區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裝份子的突然襲擊,7名印度軍人陣亡、數十人負傷。隨後印度政府宣佈襲擊巡邏部隊的是巴基斯坦暗中支援的“克什米爾解放軍”,向記者釋出訊息的時候拿出了相關證據。在要求巴基斯坦停止一切有損兩國關係的舉措之後,印度總理魯拉賈帕尼宣佈向克什米爾南部地區增派2個山地師,在停火線南面加強巡邏力度。巴基斯坦不甘示弱,不但宣佈與發生在克什米爾南部地區的襲擊完全無關,還宣佈向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增派2個步兵師,其中1個步兵師進駐斯利納加(克什米爾首府)。22日,雙方在有爭議的伯尼哈爾山口發生炮戰。
南亞局勢驟然緊張,共和國有能力同時應付兩個方向上的挑戰嗎?
按照絕大部分人的觀點,共和國肯定會優先解決南亞問題。2026年“中國-南亞市場共同體”的貿易佔到了共和國貿易總額的11%,算上印度,南亞地區已經成為僅次於歐洲與美國的共和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讓南亞保持穩定,對共和國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因為共和國外交部在9月19日宣佈,共和國元首王元慶將在10月3日到9日之間對南亞5國進行正式訪問,而且首先訪問印度,所以外界普遍猜測,王元慶將在新德里向印度施加壓力,然後在伊斯蘭堡穩住巴基斯坦,儘量化解印巴矛盾。
只是伯尼哈爾山口的炮戰並沒因此停息,反而愈演愈烈。
到26日,印度投入5個炮兵營、佔領有利位置的巴基斯坦則投入了7個炮兵營,持續5天的炮擊總共導致雙方300多人傷亡。因為交通極為不便,而且交火地區非常荒涼,所以炮戰造成的財產損失並不嚴重。
西方媒體由此認為,共和國希望快穩住南亞,為了避免美國製造麻煩,所以在臺灣問題上有所保留。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或多或少讓西方媒體有點意外。
9月27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軍事重鎮拉瓦爾品第、東部前沿城市拉合爾、交通樞紐中心蘇庫爾先後發生恐怖襲擊,6次爆炸總共造成600多人喪生,其中發生在拉合爾吉薩清真寺的爆炸導致包括上百名兒童在內的300多人喪生。
當天傍晚,巴基斯坦政府宣佈這一輪恐怖襲擊與印度秘密支援的部族分裂勢力有關。
局勢驟然緊張,巴基斯坦陸軍總參謀部在當天晚上命令所有部隊進入戰備狀態,部署在克什米爾地區的8個師全部進入進攻陣地或者防禦陣地。
27日印度政府一方面宣佈與巴基斯坦的恐怖爆炸案完全無關,一方面命令西北與西部地區的軍隊進入戰備狀態。
這一天雙方在伯尼哈爾山口的炮戰變得更加激烈。
巴基斯坦首先出動戰機,在巴控區上空投擲炸彈,轟炸印軍的炮兵陣地。印度隨即出動戰鬥機,以同樣的方式轟炸巴軍的炮兵陣地。
雖然炮戰還沒有演變成地面戰鬥,但是南亞已經充滿了火藥味。
新聞媒體對臺灣的動盪局勢失去了興趣,而更加關心共和國元首會在訪問印度與巴基斯坦期間,以何種方式化解雙方的矛盾。或者說,共和國會不會像12年前那樣,讓挑釁巴基斯坦的印度嚐到苦果。
進入10月,伯尼哈爾山口仍然炮聲隆隆。
直到10月2日23點55,印軍才宣佈單方面停火48小時。隨後,巴軍也宣佈單方面停火72小時。
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