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儘快部署我們的行動人員,做好準備。如果日本在臺灣採取行動,我們也採取行動,但是不要激化矛盾,還不到我們出面的時候。”
“需要向元首彙報嗎?”
“暫時沒有這個必要。”李存勳搖了搖頭,說道,“日本並未採取實質性的行動,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劉曉賓沒再多說,在李存勳處理日常工作的時候離開了局長辦公室。
李存勳與王元慶的接觸最多,最清楚元首的想法。共和國與日本的關係非常微妙,此時此刻,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導致局面失去控制,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李存勳不是反對對付日本,只是覺得沒有必要過度緊張,有利條件都在共和國手中,對付日本只是時間與手段上的問題。
7月14日,共和國、朝鮮、美國與日本宣佈將盡快舉行第六輪談判。
似乎西方媒體的預測再次應驗,在美國沒有明確要求日本應該立即銷燬核武器、放棄發展核武器的權利、為此提出明確的時刻表的情況下,共和國不會冒險單獨與日本開戰,只是希望利用強硬的態度迫使日本在“四方談判”中做出重大讓步。
談判能否取得結果,沒多少人持樂觀態度。日本不會放棄核武器,共和國也不會容忍日本擁有核武器。
按照西方媒體的猜測,談判將持續下去,會像當年的朝核談判一樣,拖上幾年、甚至幾十年,搞到最後,共和國在朝鮮半島與濟州島駐軍成為既成事實,日本擁有核武器也成為既成事實。在日本擁有徹底摧毀共和國的實力之後,共和國將以前沿部署的方式對日本保持軍事威脅,擋住日本西進的步伐。在自身安全沒有絕對保障的情況下,日本不會貿然與共和國敵對,將在其他方向上尋求突破。最終,共和國與日本形成“毀滅平衡”,雙方均無法承受戰爭的摧殘。西進無望之後,日本將被迫南下與東進,美國將成為日本的競爭對手,西太平洋地區最終形成三足鼎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