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進攻。
那天,範弗裡特邀請了一批高階官員和各國新聞記者,親臨戰場前來觀看他一手導演的“陸空聯合作戰”。那些應邀到場的客人們,每人抱著一本彩色精印的“進攻路線圖”和“作戰程序時間表”,以為這場“陸空聯合攻擊”會很快地佔領山頭。可是結果呢?傷亡比例是9:1。美國合眾社報道說:他們看到的是“聯軍這次進攻,被那些聯軍以為已被大炮和飛機打得粉碎的共軍擊退了。”英國記者也報道:“‘丁形山’上深溝據守的共軍,使聯軍丟了臉,聯軍在3個月以來所進行的最猛烈的攻擊竟被共軍擊退”等等。
美國國會許多議員紛紛向國防部提出質問:“不管採取什麼方法,美國的死亡名單必定更長。”範弗裡特就這樣離開了朝鮮。這時,狹長的朝鮮半島集結了300萬軍隊,“聯合國軍”
總兵力為120萬人,朝中方面總兵力達180萬人,已超過對手,火力也有很大加強。
雙方實力的轉換迫使美方首席代表哈里遜不得不又一次回到板門店談判桌上來。1953年4月20日,中斷6個多月的朝鮮停戰談判復會。楊勇由衷佩服毛澤東早在半年多前就預見到這一夭。
毛澤東那時就指出:“……我們是邊打,邊談,邊穩。
……我們過去打了二十幾年仗,從來沒有空軍,只有人家炸我們。現在空軍也有了,高射炮、大炮、坦克都有了。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我們在那裡實行大演習,這個演習比辦軍事學校好。如果明年再打一年,全部陸軍都可以輪流去訓練一回。
這次戰爭,我們本來存在三個問題:一、能不能打;二、能不能守;三、有沒有東西吃。
能不能打,這個問題兩三個月就解決了。敵人大炮比我們多,但士氣低,是鐵多氣少。
能不能守,這個問題去年也解決了。辦法是鑽洞子。我們挖兩層工事,敵人攻上來,我們就進地道。有時敵人佔領了上面,但下面還是屬於我們的。等敵人進入陣地,我們就反攻,給他極大的殺傷。我們就是用這種上辦法撿洋炮。敵人對我們很沒有辦法。
吃的問題,也就是保證給養的問題,很久不能解決。當時就不曉得挖洞子,把糧食放在洞子裡。現在曉得了。每個師都有3個月糧食,都有倉庫,還有禮堂,生活很好。
現在是方針明確,陣地鞏固,供給有保證,每個戰士都懂得要堅持到底。
究竟打到哪一年為止,談判到什麼時候?我說,談還是要談,打還是要打,和還是要和。
為什麼和還是要和呢?30年戰爭、百年戰爭是不會有的,因為長期打下去對美國很不利。
一、要死人;他們為扣留1萬多個俘虜奮鬥,就死掉了3萬多人。他們的人總比我們少得多。
二、要用錢。他們一年要用100多億美元。我們用的錢比他們少得多,今年比去年又減少一半。“三反”“五反”清理出來的錢,可以打一年半。增產節約出來的錢,就可以完全用在國內建設上。
三、他們國際國內都有難以克服的矛盾。
四、還有一個戰略問題。美國的戰略重點是歐洲。他們出兵侵略朝鮮,沒有料到我們出兵援助朝鮮。
我們的事情比較好辦。國內的事我們可以完全作主。但是,我們不是美國的參謀長,美國的參謀長是他們自己的人。所以,朝鮮戰爭是否打下去,我們和朝鮮一方只能作一半主。
總之,對美國來說,大勢所趨,不和不利。“楊勇聽到毛澤東入木三分的分析,不能不佩服這位大戰略家的遠見卓識。
楊勇一入朝,正趕上志願軍勝利結束1953年春季反登陸作戰準備,井從5月13日發動夏季反擊戰役第一、二次攻擊。
志願軍的卡秋莎火箭炮部隊一個師首次參加了戰鬥,大顯神威。晚上21時,卡秋莎準時發射,炮火形成數道火光,象颳大風似的飛向敵人陣地,紅透了半邊天,幾平方公里的敵人陣地被全部覆蓋,迅速燃燒起來了。
志願軍夏季反擊戰役這種勢在必打、勢在大打的架式使停戰談判中拖延將近一年半的最後一項問題——遣返戰俘問題,終於在1953年6月8日達成協議,並公佈於世。至此,朝鮮停戰談判全部達成協議,正在籌劃簽字儀式。雙方心照不宣,都有一個大體的停戰日期,即6幾25日,朝鮮戰爭爆發3週年這一天舉行簽字儀式,結束戰爭。
就在彭德懷從北京前往朝鮮簽字途中,李承晚從6月17日深夜起,“就地釋放”了2。7萬名朝鮮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