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國體一定,列強自然沒有了挑唆、插手的藉口,所以,這‘革命’之說可以休矣。”
趙北暗自嘆了口氣,楊度說得未必沒有道理,但這並不能動搖他的決心,於是不動聲色的說道:“皙子,你這話說得不全對。其實,願意革命的人也是有不少的,那些窮得活不下去的人,他們更願意選擇共和,而不是皇帝。”
楊度哼了哼,不屑的說道:“那幫草莽土匪造反,不過就是為了搶銀子、搶官帽子,他們懂什麼叫‘共和’?讓他們來建共和,只會是一個非驢非馬的四不像,徒增笑柄耳。”
這倒是實話,歷史已經證明了雖然主要責任不在那些綠林好漢身上。
楊度趁熱打鐵,又道:“我知總司令是在外國呆過的,心向共和,可總司令想必也知道英國君主立憲的事,相比屍山血海的法國大革命,英國的‘光榮革命’才是正道。是立憲好還是共和好?總司令英明神武,自當明白。如今的中國,再也亂不起了,再亂,就要亡國滅種了。”
趙北說道:“皙子先生言重了。那麼多革命黨人前赴後繼殺身成仁,這些人都是中國的脊樑,有他們在,中國絕不會亡國,只會鳳凰涅磐。”
“誤入歧途。”楊度搖頭嘆息。“可惜了那些人,許多都是留過洋的,本可用學得的知識救國救民,但卻被人騙去做了刺客,以自己的一腔熱血為他人鋪就升官發財的捷徑。”
這話咋就那麼彆扭?
趙北摸了摸下巴,說道:“話不能這麼說,沒有他們的一腔熱血,又怎能喚醒沉睡的民眾?民眾不喚醒,就靠你們那些立憲派求爺爺告奶奶,什麼時候清廷才會答應你們立憲的請求?沒有此次‘戊申革命’,清廷又怎會心急火燎的釋出立憲詔書?你們啊,是佔了我們革命黨的便宜,沒有我們,哪裡有你們立憲派說話的地方?飲水不忘挖井人,你們君憲派喝著那看似甘甜的君憲泉水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那泉水是用革命者頸中的一腔熱血換來的?”
這話說得誅心,當下人人眉頭皺起,可是仔細想想,人家趙總司令說得也沒錯,沒有此次革命軍興,清廷又怎會這麼好說話?當年張季直他們三番五次上京陳情,請求清廷君主立憲,膝蓋跪破了,頭磕昏了,可到頭來就換來一句“預備立憲”的敷衍之辭,末了還被衙役從京城給押回鄉,但現在革命軍一起,清廷立刻變了臉,又是頒佈速定憲政的詔書,又是邀請立憲派上京議政……人,都是逼出來的,朝廷的國策也是一樣,不到懸崖邊上,誰都不會勒馬。
用一句西方格言,那就是:危機先於管理。
可楊度又怎會輕言放棄?當下又是一番苦口婆心,就差給趙北下跪磕頭了。
趙北品了幾口龍井,看看楊度那滿嘴的白沫,暗自搖頭,放下茶盞,將手一抬,說道:“皙子先生,你不必再說了。我知道,你這不是為清廷說話,而是真為天下百姓著想,雖然我不同意你的想法,但我尊重你的為人。咱們革命軍幹革命,本來就是為天下百姓謀福利,不是為了個人升官發財。既然現在天下人心思定,我也不能拂逆天下人心,這樣吧,你讓我想想,和其他人商議商議,看看到底是支援共和的人多還是支援君憲的人多。當然了,條件我也必須開出來,袁項城若真想君主立憲,也不能不向革命軍表示誠意。”
“條件?好說,總司令儘管開口,楊某去向項城說,由項城代向朝廷轉達。”楊度心頭一鬆,滿口答應。
袁世凱會同意君主立憲?開玩笑!他巴不得革命軍和清廷死磕,然後從中漁利。當然了,如果立憲派支援他袁某人做皇帝,他肯定樂意,不過,就算是他袁家江山,只怕也沒憲政什麼事。
何況,就算他同意君憲,我趙某人還不同意呢!
“這個條件麼,我還沒想好,等我想好了再跟你說。皙子,你就不妨在武漢多盤桓幾日,到處走走看看,瞧瞧咱們革命的氣象,再和京城裡的氣象比比,看看到底是革命好,還是改良好。”
趙北心中暗暗好笑,但臉上卻是一副淡然表情,摸出口袋裡的掛錶看了一眼,從茶几上拿起馬鞭,戴上軍帽,站了起來,向眾人拱了拱手,說道:“幾位,譚府的湘鄉名菜改日再來品嚐,趙某還有要事去辦,就不能陪諸位飲酒賦詩了。告辭。”
飲酒你或許成,賦詩?也未免有些不自量力了。幾人心中雖是不以為然,但也急忙站起,將趙北送出暖閣。
第104章 投機客(上)
一行人下了黃鶴樓,一直將趙北送到磯下,這才止步,楊度說道:“楊某這幾日借住在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