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建議按照西方強國的軍制訓練新式軍隊,以便維持王朝統治,清廷採納此議,責成張之洞於江寧(南京)編練“自強軍”,是為南方新軍鼻祖,次年清廷正式授權胡燏棻於天津馬廠編練“定武軍”,後移駐小站,即所謂的“小站新軍”,不久之後,這支軍隊轉由袁世凱訓練,此後就一直掌握在他手中,奠定了袁世凱北洋軍閥鼻祖的地位。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雖然後來和約簽定,但全國局勢動盪,清廷統治岌岌可危,為挽救頹勢,清廷加快了新軍編練腳步,一邊大派留學生赴日本深造,提高軍官素質,一邊裁汰舊軍,節省下來的軍費用來擴編新軍,打算在全國編練三十六鎮(師)新軍,總計近四十萬人的常備軍。
按照這一雄心勃勃的編練計劃,安徽一省應編練新軍一鎮,但由於經費短拙,雖經幾任巡撫努力,也只編練成一個混成協,是為暫編第三十一混成協,駐紮省垣安慶城內外,彈壓地面。
一個月之前,清廷陸軍部按照原定計劃於安徽太湖(注)舉行新軍會操,以檢驗新軍戰鬥力,熟悉南方作戰環境和地形,進行會操的主力是南方兩支新軍部隊,一支是由江蘇新軍第九鎮混合若干新式步隊編成的混成第九鎮,另一支則是由湖北第二十一混成協及第八鎮部分部隊合編而成的混成第十一鎮,除此之外,北洋新軍也派部分部隊和軍官南下觀操,作為演習所在地的東道主,安徽新軍也派出少量部隊前往演習地點合操。
(注:此太湖非彼太湖,而是安徽省轄下的太湖縣,位於安徽西南部的長江北岸,離湖北省東界不遠,在大別山南麓。)
不僅如此,安徽巡撫也陪同觀操大臣一同前往太湖縣,還帶走了不少原駐省垣安慶的巡防營部隊,如此一來,省垣防衛空虛,又趕上慈禧太后死去,革命形勢大好,革命黨人果斷行動,組織安慶新軍起義。
此次安慶新軍起義的骨幹除了光復會的成員之外,尚有少數嶽王會、同盟會的革命者,具體負責指揮此次起義的是年輕的光復會幹部熊成基,今日傍晚時分,這個年僅二十一歲的炮營隊官(連長)已被眾人推舉為總司令,全權負責指揮起義。由於參加太湖秋操的江蘇新軍第九鎮已得到新君即位的詔書,秋操(軍事演習)已提前結束,第九鎮即將開回江寧(南京)彈壓地面,與之會操的湖北新軍也將開回武昌,觀操的安徽巡撫前幾日已趕回省垣坐鎮。現在時間緊迫,起義指揮部決定當晚提前起義,待攻下安慶城取得彈藥補給之後,一鼓作氣向東挺進,在秋操部隊趕回之前直搗防守空虛的南京,造成轟動效應,使得天下群起響應,一舉推翻滿清。
按照起義計劃,駐紮城外的炮營和馬營起事之後,將首先攻取城北菱湖嘴的子彈庫,取得步槍子彈,然後起義部隊拖炮折返南下,進攻安慶城,待攻破城牆後,直趨城內火藥庫,補給炮彈和輜重。由於起義部隊缺乏炮彈,而安慶是安徽省垣,城防堅固,又有大量舊軍巡防隊防守,彈械充足,不易正面強攻,因此,起義指揮部事先聯絡駐紮於城內的新軍步兵營之一部,命嶽王會幹部、新軍管帶薛哲率隊潛伏北城一帶,伺機攻佔北門,迎接城外起義部隊進城。
現在,城外的新軍已經如約發動,在內應的幫助下,兵不血刃的奪取了城外子彈庫,並已整隊集合,悄然開到城外潛伏,就等著城內步兵營的槍響了。
但事到臨頭,城內的起義指揮官薛哲卻臨陣動搖,當他率領缺乏子彈的部下開到北門時,發現城門守兵比往日增多了一倍,均是彈械充足的巡防隊兵丁,城門上還架了一挺機關槍,見此情景,平素就膽小的薛哲信心頓時動搖,此時城門已閉,資訊斷絕,他不知城外起義部隊是否已抵達城牆附近,所以始終未敢發出奪門訊號。
如果在約定時間內城內部隊無法舉兵響應,那麼城外的起義部隊就只能強攻了。
時間與耐心就在薛哲的猶豫中一分一秒的流逝,正當這支步兵隊的兵弁們失去勇氣的時候,趙北卻從街邊的房簷滾落在街面上,然後又將那隻山寨手機扔了出去,不偏不倚,那隻自爆的手機正好落進了五十多米外的城門洞裡,將那緊閉的城門轟然炸碎,同時也將那些防守城門的巡防隊兵丁嚇得四散而逃,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也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炸嚇了一跳,但都不敢出門探個究竟。
起義官兵蜷縮在街角,藉著燈光將趙北扔手機的動作看得清楚,知道是這個沒有辮子的年輕人扔出“炸彈”,炸開了城門,當然,由於他們蹲在街角,絲毫也看不到房頂上的情形,所以,他們並不知道趙北到底是從什麼地方跑來的,只知道,這是一個反清義士,而且,也和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