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通電,正式宣佈九江易幟,“中華革命共和軍”組建,擇日誓師反清,趙北自任“中華光復軍革命軍政府華中總司令”,全權籌劃革命事宜。
通電稿是趙北親手擬定潤色,而且完全是以個人名義拍發出去: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強國之路,唯在共和!共和之途,唯有革命!今我革命黨人舉事反清,非為一族之私怨,實為一國之強盛!……滿清無道,禍國殃民,尸位素餐之輩高居廟堂,憂國憂民之士偏處江湖,乾坤顛倒,人神共憤!弔民伐罪便在此時!唯願天下齊心,戮力以赴,推翻滿清!四民平等,建立共和!
袁公世凱,項城人氏,世家英才,崛起於朝鮮,揚威於北洋,殫精竭慮,廣結英豪,實乃洋務之先鋒,立憲之楷模,堪稱中華奇男子,漢家好兒郎!麾下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無一不是棟樑之才,天下唯有袁公方有此魄力招徠如此國士英豪。如今國事艱辛,時局動盪,舍袁公外天下何人有此實力、有此雄心統御此四萬萬之黎庶?九江闔城軍民,一致擁戴袁公世凱出任共和中華之大統領!此誓天地為證,日月可鑑!袁公一出,四海昇平,天下歸心,何愁中華不強耶?”
袁世凱不想篡清?那就逼他篡清!這就是趙北的如意算盤,也是他“速定共和”的陽謀。考慮到現在是1908年,不是1911年,即使袁世凱沒那膽量和決心篡清,也要借清廷的手幹掉他,就算幹不掉他,也至少要讓這個竊國大盜淡出政壇。
沒辦法,既然時勢未到,那麼,也只能依靠自己來推動時勢的發展了。
時勢造英雄,但英雄未必不能造時勢,前提是這個英雄能夠把握住歷史前進的方向。
作為穿越者,趙北就是這個英雄。
由於這一通電於24日發出,故而史稱“迥電”。
通電一出,舉世震驚!
第027章 大廈將傾(上)
雪後初晴,但那晴朗的天空只是轉瞬即逝,那天上很快又堆積起了厚厚的陰霾,一場更大的暴風雪眼看著就要過來了。
這裡是北京城,大清國的國都,如果從明代算起的話,這座城市已經歷了近五百年的風雪侵襲,城市巋然不動,但王朝已換了兩茬,明代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而眼下這個滿清王朝也正在風雪中瑟瑟發抖,它賴以生存的統治基礎早已被內憂外患掏空,倒塌之勢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街上的雪鋪得並不厚,但卻冷得厲害,街上幾乎看不見什麼行人,只有那街邊的餛飩攤上坐著幾個沒生意可做的力巴,幾個人湊到一起,籠著袖子,倚著那暖和的泥爐,與同樣沒有生意可做的老闆天南海北的閒扯一通,打發著這難熬的嚴冬。
一頂裹滿白綢的官轎從街角拐了過去,抬轎的轎伕也都是一身的素白,腳步沉穩,無視於縮在街邊的這群草民,大搖大擺的拐上了御街,“吭哧吭哧”的向紫禁城方向走去。
“那是大官的轎子吧?”一個新來京城討生活的力巴吸了吸垂到嘴上的鼻涕,向餛飩攤老闆打聽。
“大官?笑話!你沒瞧見那轎子邊的護兵帽子上都插著鵝毛麼?那以前是插孔雀花翎的,皇上駕崩,這才拔了花翎。”餛飩攤老闆小聲哼了哼。“那轎子裡坐得可是咱大清國的王爺!”
“哪個王爺?聽說京城裡王爺比永定河裡的王八都多呢。”
“那可不清楚。奇怪了,這王爺出巡,咋就不帶儀仗呢?……嘿,小子,‘永定河裡的王八’那是說官老爺的,可不能說王爺,再說了,這京城裡的王爺倒是不多,就是貝勒、貝子、輔國將軍的鐵桿莊稼多,拎塊磚頭都能砸到幾個呢。”
草民們猜得不錯,那頂轎子裡坐著的正是一位大清國的親王,小恭王溥偉,承襲的是同治、光緒年間那位著名的“鬼子六”老恭王奕的爵位,按照輩分來說,他是大行皇帝光緒的侄子,新皇帝宣統的堂兄,在如今的朝堂上地位顯赫,而且野心或者說雄心勃勃。
“快!快!都沒吃飯是怎麼著?走得比小腳女人都慢!”小恭王坐在轎子裡,跺著腳催促轎伕們加快速度,拿著電報抄稿的那隻手抖個不停,臉上也是陰晴不定。
那份電報抄稿是一封通電,所謂“通電”,是洋人發明的詞,是用電報將自己的主張公諸於世的最便利手段,通常用明碼拍發,但不註明收報地點,於是收到電報的每一個電報分局都可以將電報內容公之於眾,全世界都知道是什麼意思。當然,這種新鮮玩意不是誰都玩得起的,因為不註明收報局,所以,有線電報網上有幾個分局收到電報,就要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