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艘“鳴條級”驅逐艦現在正在渤海執行警戒任務,暫時不可能南下作戰。
五艘國產驅逐艦同時出動作戰,這已經非常了不起了,要知道,在幾年之前,中國連稍微大一點的炮艦也不能自行建造,如果不是聯合陣線上臺執政的話,中國的造船業也不會取得這樣輝煌的成績,當然,這其中也有德國造船專家和德國技術人員以及德國鋼鐵工廠的功勞,所以,無論是沈鴻烈也好,海軍部也罷,都對德國很有好感,海軍也是積極推動中德兩國結盟的重要力量,與德國海軍一樣,中國的海軍將領們強烈的希望在短時間裡改變海軍的落後面貌,他們都希望中國的遠洋戰艦隊能夠像德國公海艦隊那樣可以揚威異域。
當然了,理想畢竟只是理想,有的時候,理想跟妄想基本上沒什麼區別,現在中樞政府財政雖然多少有點盈餘,但是要先顧著空軍和陸軍,海軍依然是“被遺忘的軍種”,在中樞政府改變目前這種“歧視性的財政政策”之前,海軍對遠洋艦隊的渴望恐怕只能停留在海軍部的近海海軍發展計劃上了,能夠擁有一批新式驅逐艦,對於海軍而言,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沈鴻烈用望遠鏡仔細眺望著海面,他很清楚,此次出擊東海,重要的不是擊沉多少艘日本軍艦或者商船、貨船,而是能在整個戰略層面上起到多大的作用,考慮到海上作戰的複雜性,此次出擊,他的驅逐艦隊攜帶了超多的彈藥,這確實對航速有一些負面影響,現在他距離預定匯合海域還有一段路,而根據總參謀部和海軍部制訂的進軍方案,他應該在半個小時前就看見特混艦隊的。
“司令!剛剛收到特混艦隊電報,詢問我艦隊現在何處?”
就在沈鴻烈拿著望遠鏡東張西望的時候,一名副官拿著一封電報抄稿匆匆奔上艦橋。
“回電,我艦隊正在加速趕來,目前位置,東經度,北緯度。”
沈鴻烈有些著急,幾分鐘前,他剛剛測量過現在的艦隊方位,確實比預定計劃落後太多,他很清楚程璧光的性格,論軍階,程璧光是他的上級,論職務,程璧光是他的上司,如果因為遲到的事情程璧光對他大發脾氣,他也只能忍著。
副官急忙趕去電報室向程璧光拍發電報,而沈鴻烈則繼續站在露天艦橋上,用望遠鏡搜尋著海面。
十多分鐘後,在望遠鏡的鏡頭裡依稀出現了一些煤煙,沈鴻烈急忙下令做好戰鬥準備,驅逐艦打打日本海軍的驅逐艦和炮艦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如果遇到了日本的巡洋艦或巡洋艦以上級別的重型軍艦的話,那也只有調頭撤退一條路可走了。
幸好,那不是日本艦隊,而是沈鴻烈已經在海面搜尋了很久的特混艦隊,不過雙方現在相距很遠,必須繼續向北方行駛,才能得到補給。
為了保證航速,“鳴條級”驅逐艦採用了目前海軍技術中最為先進的重油鍋爐,使用重油作為燃料,這一點倒與中國的其它軍艦很不一樣,中國石油工業不發達,無法保證重油生產,因此,絕大多數軍艦都採用燃煤鍋爐,只有“鳴條級”驅逐艦採用了全重油燃料的鍋爐,為了保證驅逐艦燃料的供應,海軍部不僅在戰前就儲備了大量的重油燃料,而且也將陝西、甘肅等地區油田所生產的重油全部調到江陰要塞,作為備用海軍燃料。
由於“鳴條級”驅逐艦航程有限,不可能與巡洋艦相提並論,因此,此次出擊東海,那艘“鷓鴣”號補給艦裝載的燃料主要是重油,這是專門為驅逐艦隊準備的燃料,否則的話,驅逐艦隊是無法跟隨特混艦隊完成這次戰鬥巡航的。
從廣東過來,路上消耗了一部分重油燃料,考慮到再往東走的話就進入日本軍艦巡航區了,所以,必須在繼續東進之前補充重油燃料,剛才沈鴻烈之所以著急,一方面是因為驅逐艦隊遲到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這個燃料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時補充重油,艦隊的速度將不得不進一步降低。
終於,一個小時後,沈鴻烈率領驅逐艦隊與程璧光率領的特混艦隊匯合,並在第一時間向“鷓鴣”號海上補給艦發出了“我艦需要燃料補給”的訊號。
與此同時,沈鴻烈也拍了一封電報給程璧光,就驅逐艦隊的遲到作出瞭解釋,而且也自請處分。
程璧光的回電倒不是那麼殺氣騰騰,只是說了一句話“回去再說”。
“鷓鴣”號海上補給艦調頭與驅逐艦隊並行,並很快將補給纜繩發射到了一艘驅逐艦上,然後,一根輸油管從纜繩上被驅逐艦的水兵們拉了過去,這些訓練嫻熟的水兵麻利的為軍艦補充著燃料,但是與此同時,整個艦隊的航行並沒有受到影響,只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