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使節以及三國駐日武官。
上午九點半,閒院宮載仁親王率領大本營全體成員以及各界人士前往佐世保軍港碼頭為“徵支第一軍”先遣隊送行。
所謂“徵支第一軍”,就是日本戰時大本營組建的增援旅順的陸軍部隊,共轄五個師團,都是日本陸軍的精銳部隊,分別為近衛師團,師團長秋山好古,第一師團,師團長一戶兵衛,第二師團,師團長仁田原重行,第三師團,師團長仙波太郎,第六師團,師團長梅澤道治。
這五個師團,均為日本一等師團,常備師團,齊裝滿員,總兵力超過十萬人,按照日本戰時大本營原先制訂的進軍方案,這五個師團應該借道朝鮮由陸路前往中國東北,投入作戰,但是由於朝鮮戰略重鎮安州已落入“高麗獨立軍”掌握,先期出發的第十九師團和第二十師團在短時間內無法突破安州北上,而遼東半島的日本關東軍又無法抵擋中國陸軍的凌厲攻勢,旅大租借地形勢岌岌可危,為了救援旅順,保持日本在遼東半島的軍事優勢,日本政府最終決定改變原定進軍方案,先派一部先遣隊由海路赴援遼東半島,增強日本關東軍力量。
開戰之後,日本政府即開始進入全面動員狀態,不僅徵召兵員物資,而且也開始徵集民間輪船,用於運輸任務,目前已徵集到足夠多的船隻,可以分兩批將“徵支第一軍”轉運遼東或者朝鮮,實施登陸作戰,今天隨同船隊出發的是先遣隊,即第一師團和近衛師團,他們將在日本海軍第三分艦隊的護航下前往遼東半島登陸,至於後續部隊是否也從海路增援旅順,則要視戰局發展而定,如果先遣隊能夠守住遼東半島的話,那麼後續增援部隊將繼續由朝鮮半島進軍中國東北,攻擊沈陽。
日本海軍第三分艦隊是駐守日本本土的艦隊,主要由舊式軍艦組成,少量新式軍艦,由於日本聯合艦隊第一分艦隊在旅順遭到重創,日本海軍實力遭到削弱,為了不致因護航任務而影響到日本本土海上防禦,第三分艦隊只將運輸船隊護航至朝鮮半島南端近海,屆時,由黃海北部西朝鮮灣南下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將在那裡接替護航艦隊任務,而第三分艦隊也將立即返航日本。
如果放在以前,比如說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或者日俄戰爭時期,這麼大規模的海上兵力機動自然需要嚴格保密,以免為敵國密探偵知,但是現在日本政府不打算嚴格保密,所以才會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前來軍港為出征部隊送行,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安撫國民,並向國民展示日本政府維護“在華利益圈”之堅強決心,而且為了顯示與盟國的友誼與信任,日本政府甚至還特地邀請協約國成員駐日外交使節前往軍港觀禮。
不過考慮到中國海軍潛水艇的威脅,具體的行軍路線日本政府是嚴格保密的,就連英國、法國、俄國三國駐日外交官也不清楚日本船隊將於何時抵達登陸地區,也不清楚船隊將走什麼樣的路線,甚至不清楚這“徵支第一軍”到底是去遼東登陸還是去山東登陸,日本政府實際上已經利用報紙製造出了一種輿論,那就是“攻擊中國沿海地區”,但卻並沒有指明到底是攻擊北方沿海,還是南方沿海。
昨天,旅順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拍來電報,繼續催促日本國內儘快派去援軍,原本拿不定主意的日本政府最終與軍部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從海路派遣援軍,增援旅順日軍,為了完成登船任務,今天天不亮時近衛師團和第一師團就已開始陸續登船,等閒院宮載仁親王率領大本營全體成員趕到碼頭送行的時候,運輸船隊實際上已經做好出發的準備了。
“保有天佑踐萬世一系之皇祚大日本皇帝,示汝忠實勇武之有眾:朕之對中國宣戰,陸海兩軍宜竭全力,以與中國從事交戰。……帝國之置重於東亞利益之保全,實非一日之故,當年帝國忠勇將士拋灑頭顱熱血,為帝國爭得南滿之利益。南滿利益關係帝國之安危,東亞秩序之穩定,若南滿為中國控制,則帝國之利益無法保全,東亞之和平亦不可望。……事已至此,帝國已放棄和平交涉之手段,唯有求之於旗鼓之間。朕賴汝有眾之忠實勇武,期恢復和平於永久,以保全帝國之光榮。”
在船隊正式出發之前,閒院宮載仁親王召集第一批赴援遼東戰場的大佐以上軍官,在碼頭上向他們宣讀了大正天皇的敕書,以激勵士氣。
不過這份敕書顯然引起了俄國駐日外交官們的不滿,因為日本在“南滿的利益”是從俄國軍隊手裡搶過去的,這是俄國的傷疤,偏偏這位天皇陛下要寫在敕書裡,好象生怕別人不知道“皇軍”的勇武一樣,如此說來,東京外交界的傳聞或許有一定道理,那位天皇陛下腦子可能真的有些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