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載著執行登陸作戰任務的日本陸軍“徵支第一軍先遣隊”向遼東半島航行,雖然海況惡劣,但是並沒有影響到艦隊的航速,現在的整個艦隊的平均航速超過十一節,這幾乎已是那些運輸船的航行速度極限了,為了跟上主力艦隊,那些運輸船都拼命的向鍋爐裡新增煤炭,煙囪中噴出的滾滾黑煙直衝雲霄,很遠都能看見那瀰漫在海面上的黑煙。
現在充當日本遠征登陸艦隊旗艦的是“河內”號戰列艦,這是日本海軍的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無畏艦”,由日本橫須賀海軍工廠建造,大部分部件由日本自行製造,包括主機、鍋爐,這艘戰列艦開工於1909年,竣工於1912年,由於採用了“無畏艦”設計,重視防護與火力,“河內”號戰列艦標準排水量達到了兩萬噸,裝備305毫米主炮十二門,其中四十五倍徑主炮八門,五十倍徑主炮四門,為了安排下如此之多的主炮,“河內”號戰列艦的全長達到了一百五十公尺,寬二十五公尺,採用重油、煤炭混燒鍋爐,動力雖然強勁,但是因為軍艦裝甲極厚,其最高航速只能達到二十節,而且為了操縱這艘結構複雜的現代化軍艦,不得不在軍艦上配備一千名海軍官兵。
現在,作為“河內”號戰列艦這一千名官兵中的一員,日本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就坐鎮于軍艦的艦長室裡,並且正聽取著幾名艦隊參謀的報告。
就在剛才,從日本國內拍來電報,根據戰時大本營的決定,登陸遼東半島的最後日期已經正式確定,而具體地點也已被確定下來,按照戰時大本營的要求,日本聯合艦隊必須保證陸軍部隊登陸的順利進行,現在,東鄉平八郎已經向作戰參謀們傳達了戰時大本營的命令,要他們立刻著手修改相應的護航方案,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萬無一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在已經不是當年日俄戰爭時期了,現在的戰爭已經被中國軍人從平面發展到了立體,而且隨著潛水艇登上戰爭舞臺,海軍水面艦艇的生存力越來越值得懷疑,雖然東鄉平八郎堅持認為如果準備充分的話,中國空軍得不到便宜,但是他也必須承認,在那些神出鬼沒的中國潛水艇的陰影下,多數海軍官兵的精神都處於緊張狀態。
發生在佐世保軍港外的那場潛艇伏擊戰已經充分證明了遠洋潛艇的戰術價值,在那場海上伏擊戰中,日本聯合艦隊同時失去了戰列巡洋艦“比睿”號與“鞍馬”號,如果再加上在旅順港中失去的“金剛”號戰列巡洋艦的話,那麼在短短几天時間裡,日本海軍就已失去了三艘最新式的戰列巡洋艦,整個聯合艦隊的實力遭到了嚴重削弱,如果再加上“薩摩”號、“周防”號、“石見”號戰列艦的話,日本海軍的主力艦隊可以說已經殘缺不全了。
遭到損失的不僅有海軍,還有陸軍,由於四艘運輸船被潛艇所發射的魚雷擊沉,日本陸軍登陸部隊不僅損失了兩個聯隊的兵力,而且出發日期也不得不推遲了半天,在補充了船隻與兵員之後才得以繼續航行,所以,對於日本戰時大本營而言,現在的時間很緊迫。
東鄉平八郎對於聯合艦隊的這些損失非常痛心,作為日本海軍元老,他的海軍生涯幾乎伴隨著整個日本海軍艦隊的成長,他作為艦長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也作為艦隊司令參加過日俄對馬海戰,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他很清楚,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敗的艦隊,但是他確實沒有想到過,日本海軍竟然會在中國海軍的進攻下接連遭受慘重損失。
畢竟,中國海軍的實力自從甲午戰爭之後就遠遠落後於日本海軍,僅僅只是憑藉著幾艘遠洋潛艇和近岸潛艇,中國海軍就給日本聯合艦隊造成了這麼慘重的損失,其中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東鄉平八郎並不認為日本海軍忽視了潛艇部隊建設,實際上,日本海軍在好幾年前就已注意到了潛艇的戰術價值,並且在隨後幾年中陸續從國外購進了幾艘小型潛艇進行研究,但是相比中國海軍,日本海軍的注意力顯然被水面艦隊的建設分散了,日本海軍並沒有真正意識到潛艇將對整個海軍技術發展造成怎樣的深遠影響,更不會想到,潛艇將對海上運輸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現在的海軍技術並不足以保證有效跟蹤潛艇,只有在潛艇發動魚雷攻擊的時候,軍艦上的瞭望兵才有可能注意到海面上出現的波紋與氣泡,可是到了這個時候,軍艦可以採取的戰術動作已經不多了,等軍艦追過去之後,潛艇或許已經下潛逃走了。
佐世保軍港外的那場潛艇伏擊戰已經充分證明了潛艇戰術的機動靈活,在潛艇面前,水面艦隊笨拙得如同蠢驢一樣,甚至連有效的反擊也組織不起來,這使所有的海軍軍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