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部分(1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在周道剛暫停進攻的命令下達之前,在其它防線上,中國軍隊基本上都處於進攻狀態,只有章國棟的部隊處於防守狀態,而且這個防守狀態已經持續了差不多半個小時了,圍困他們的日軍部隊越來越多,巷戰的慘烈程度也加劇了許多,剛開始衝進防線的時候,章國棟手下有一百五十名官兵能夠拿槍戰鬥,但是現在,能夠拿槍射擊的官兵已經不到五十人了,部隊傷亡非常重,而且彈藥也即將告罄,雖然105師裝備著日式步槍,可以從戰場上直接補充子彈,但是現在這種激烈的戰鬥之中,根本不可能衝出街壘去日軍士兵屍體上搜集步槍子彈,至於手雷,現在也已只剩下幾顆了。

在進攻發起之前,章國棟就知道部隊將承受重大犧牲,但是他確實沒想到,犧牲竟然這麼大,官兵們在他面前一個接一個的倒下,這些人中許多都是他的安徽老鄉。

第659章 犧牲(下)

章國棟是安徽人,他所在的部隊國防軍第105師中的許多官兵也是來自於安徽,這是從北洋時代流傳下來的“傳統”,而其淵源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湘軍時代,當年滿清八旗兵腐化墮落,綠營兵同樣不堪一戰,在這種情況之下,滿清朝廷不得不將鎮壓太平天國的希望寄託在地方團練上,而湘軍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崛起的。

為了保證部隊的戰鬥力,以及維繫部隊的指揮系統,湘軍創始人曾國藩正式在湘軍中確立了“兵為將有”制度,所有的營官均從各自家鄉招募士兵,這些士兵與軍官都是同鄉關係,依靠這層同鄉關係,營官指揮部隊作戰時就能做到如臂使指,這對於維持部隊計程車氣和戰鬥力都很有效,但是同時,也使武裝部隊私人化成為一種制度,為了避免導致軍閥勢大難制,曾國藩也制訂了相應的退出機制,如果某營官陣亡或者退役,則該營官所指揮的原有部隊立即遣散,新營官自行從家鄉招募新士兵,一切從頭開始訓練。

這種預防軍閥勢力的做法當然會影響部隊的戰鬥力,而且也為會黨的軍事素質提升做出了一些貢獻,考慮到這些缺點,這個退出機制自然不可避免的走向沒落。

從湘軍開始,晚清的地方部隊逐漸帶有越來越濃厚的軍閥色彩,曾國藩當初為了避免軍閥坐大而制訂的退出機制也逐漸解體,許多軍官在退役之前就已經謀劃著將部隊的指揮權移交給自己的親信或者子侄,而一旦軍官退役,他所指揮的部隊並不會隨之解散,這固然可以保持戰鬥力,但是同時,也使部隊的軍閥作風日益嚴重,這個風氣到了北洋新軍時期已是無法壓制,北洋軍官無不在部隊之中安插私人,遍置親信,這也正是袁世凱為什麼能夠輕易對滿清朝廷發動“兵諫”的一個重要原因。

袁世凱死後,北洋內部立刻分裂,各級軍官無不想趁此機會擴張其在軍隊中的勢力,如果不是北洋政府很快就垮臺的話,軍閥混戰恐怕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隨著聯合陣線上臺執政,軍閥混戰的危險很快被解除了,在軍事制度的改革方面,聯合陣線政府一向手段高明,而且決心無可動搖,經過數年整頓與裁汰,那些軍事素質不合格的軍官以及那些依靠裙帶關係混進部隊的兵痞被逐步清除出去,一大批軍事素質優良、忠誠可靠的低階軍官被迅速提拔上來,在這場“軍事整頓風暴”中,沒有哪個軍官敢明目張膽的跟中樞作對,即使像段祺瑞那樣的“北洋元老”,也只能在強勢的中樞面前保持低調,最多勉強在部隊裡塞幾個裝點門面的親信。

作為一名小農出身的低階軍官,章國棟能夠升到連長的位子上,正是得益於那場“軍事整頓風暴”,他取代了那個以前的北洋兵痞,而且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掌握了基層軍官,也就等於掌握了基層部隊,也正是這個緣故,中樞並沒有急著對105師的兵源構成進行調整,在其它部隊裡,同一個省計程車兵不可能佔據整個部隊總兵力的一半,但是在105師,超過一半計程車兵都是安徽人,章國棟的同鄉。

即使是在章國棟的尖刀部隊裡,安徽士兵也超過了一百人,多數人都是同鄉,就連政宣委派到部隊裡的那名“文化教員”也是安徽人,而且是章國棟的小老鄉。

作為一名連長,章國棟並不關心中樞怎麼整頓軍事,他只知道,只要自己仗打得好,這職務和軍銜就升得快,倒是那位“文化教員”過來之後,章國棟才在這位小老鄉的開導下逐漸意識到什麼叫做“軍人的榮譽”、“軍人的天職”,他也逐漸明白了“國家”的含義,什麼是“民族國家”,什麼是“現代軍隊”。

僅僅擁有現代化的武器是不能成為“現代軍隊”的,一支沒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