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知己方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卻仍然死守不退,這簡直是在謀殺己方士兵,不過考慮到目前俄國布林什維克部隊的實際情況,似乎也不難理解這種戰場形勢,現在布林什維克部隊的許多指揮官其實就是以前的沙皇軍隊的軍官,只不過是換了一個稱呼,過去叫“軍官”,現在叫“指揮員”,雖然稱呼換了,但是既然素質還是那個素質,那麼,也就不必奇怪他們會將當年沙俄軍隊裡的那一套僵化陳舊的指揮原則拿來繼續使用了。
根據從恰克圖轉發來的情報分析,劉復基知道,現在的俄國蘇維埃政權正在組建一支新的武裝力量,據說戰鬥力相當強,不過眼前的這支敵軍部隊似乎沒有接受過類似的改造,這從那僵化保守的戰術就可以看出來。
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五點鐘,天快黑了,那支布林什維克部隊漸漸支撐不住,而且炮兵部隊始終沒有趕到戰場支援,在這種情況之下,進攻方的指揮官終於決定面對現實,宣佈停火,同時豎起了白旗,派人向防守“安加拉1號站”的遠東軍團指揮官投降。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投降,劉復基一時有些難以置信,追問之下,才從那名接洽投降事宜的軍官嘴裡得知,那支布林什維克部隊之所以選擇今天發動總攻,不僅是因為今天沒有下雪,而且也是因為他們軍營裡的補給即將用盡,自從數千名援軍趕到之後,軍營裡的物資短缺情況就很嚴重了,尤其是食品,只能再支撐幾天時間,所以,指揮官決定冒險發動進攻,如果拿下“安加拉1號站”,就在這裡過冬,並等待增援,但是沒想到進攻受挫,而且最高指揮官也在戰鬥中被炮彈炸死,因此,剩下的人決定向防守方投降,以換取活命的機會,不然的話,即使能夠活著逃回軍營,只怕也會餓死在這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
劉復基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接受了這支敵軍部隊的投降,在解除了他們的武裝之後,就在軍營裡專門為他們劃定一片靠近西南角的區域,同時向後方拍發電報,告之這裡的形勢,要求儘快提供更多的後勤物資,或者派人來將這些俘虜帶到貝加爾港去,畢竟,這裡的物資也不充裕。
劉復基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贏得這場勝利的同時,在整個西伯利亞前線,許多與他一樣的遠東軍團軍官也取得了類似的勝利,原因很簡單,因為西伯利亞鐵路線正在遭到猛烈轟炸,運輸不暢,蘇維埃俄國布林什維克部隊的後勤線基本上被掐斷,在這種局面之下,深入西伯利亞地區作戰的布林什維克部隊已無法堅持作戰,要麼撤退,要麼投降。
雖然彼得格勒的蘇維埃政府堅持認為,這些正在轟炸西伯利亞鐵路的轟炸機都是中國空軍的轟炸機,這些轟炸機很可能是從靠近中亞地區的野戰機場起飛的,但是中國中樞政府卻對此予以了堅決否認,而與此同時,雙方政府就西北邊境的重新劃界問題卻展開了新一輪的談判。
事實就是,只要蘇俄方面不讓步,那麼,從新疆起飛的轟炸機就將繼續對西伯利亞鐵路實施戰略轟炸。
第924章 干涉(上)
冬日,雪後初晴,整座城市銀裝素裹,城外的曠野已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城裡的公用道路上到處都是忙碌的掃雪者,作為國民意識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國民義務”的概念現在已在城市裡普及開來,清除門前公用道路的積雪不僅有利於培養國民意識,而且也方便交通,對於一個正在快步邁進工業時代的國家而言,這種國民意識顯然值得進一步加強,當然,這種國民意識的加強需要政府的引導和督促,實際上,城市裡的市民自治機關就負責這方面的工作監督。
至於城裡的馬路主幹道,自然有專業的清掃工人清除積雪,由於他們使用了中國工廠製造的最新式掃雪機械,因此,到現在為止,城裡的幾條主幹道已經可以通行機動車輛,而不必擔心車輪打滑,在這樣的道路上行駛,司機們可以多少放鬆一下,但是車速仍然得到了控制。
坐在這輛平穩行駛的公務車裡,唐紹儀向車窗外頭望了過去,天冷得厲害,除了掃雪者之外,街上幾乎看不見多少行人,街邊的餛飩攤上倒是坐著那麼幾個食客,老闆揭開鍋蓋的那一瞬間,餛飩攤上就蒸騰起一陣白茫茫的蒸汽,再加上那原汁原味的京腔叫賣聲,這冬日裡一幅北京城的生活畫卷就算是這麼簡單的勾勒出來了。
唐紹儀雖然是廣東人,可是在北方做官多年,早已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和氣候,雖然他也認為北京的小吃很有特色,可是他依舊想念家鄉的風味,已是多年沒有回過廣東了,現在他確實有些思鄉情節。
坐在車裡,唐紹儀琢磨著什麼時候向總統請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