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英國政府目前仍在就是否直接向中國宣戰一事進行討論,但是從英國政府更換首相的事實來看,英國政府進行戰爭的決心是很確定的,因為新任首相正是以“強硬”著稱的丘吉爾。
因為在對華立場上的“過分軟弱無能”,以及在“慕尼黑陰謀”中對德國“無原則的妥協”,英國政府前任首相張伯倫先生迫於來自議院和英王的雙重壓力,不得不主動提出辭呈,而隨後,這位一貫立場“強硬”的丘吉爾先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繼任者,而且上任之初就立刻表現出了他的強勢。
於是,阿爾菲斯中尉就從風景秀麗的地中海來到了這窮山惡水、瘧疾遍地的緬甸,與他的戰鬥機中隊的戰友一起駐紮在曼德勒空軍基地,負責保衛這座緬甸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以及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如果一定要讓阿爾菲斯中尉做出選擇的話,他寧願繼續呆在埃及的亞歷山大,這不僅僅是氣候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安全問題,對於阿爾菲斯中尉來講,緬甸的天空就是危險的天空,因為在這片天空,現在正翱翔著一位真正的“空中殺手”,這個“空中殺手”就是那位在西班牙內戰的戰場上聲名雀起的“格格巫”。
根據中國國家電臺的英語廣播“英格蘭之聲”的訊息,在那支“亞細亞解放陣線國際志願軍”佔領緬北重鎮臘戌的當天,這名“格格巫先生”就擊落了兩架英國皇家空軍的“噴火”式戰鬥機,從而正式拉開了他在遠東戰場的“獵殺盛宴”,而且隨後幾天的戰鬥結果表明,那還只是一次餐前小吃,不過短短几天時間,“格格巫戰鬥機中隊”就已經取得了二十一比零的戰績,擊落了英國皇家空軍的十五架戰鬥機和六架輕轟炸機,而己方無一損失,其中,一半以上的戰績是“格格巫先生”本人創造的。
當然,這只是中國人的一面之辭,英國政府隨即予以了否認,只承認在空戰中確實有損失,而且中國空軍的損失與英國一樣,英國政府堅稱,這只是中國人的“宣傳戰”,於是英國公眾暫時被政府的謊言安撫了神經。
但是阿爾菲斯中尉卻知道,中國廣播電臺沒有在戰績裡摻水,實際上,經過前幾天的空中戰鬥之後,英國皇家空軍駐緬甸的部隊士氣相當消沉,飛機的損失以及飛行員的傷亡足以使緬甸的天空看上去危險之極,為了提升士氣,英國政府不得不從世界各地的空軍基地召集最優秀的飛行員,而阿爾菲斯中尉就是其中之一,雖然他沒有參加過當年的那場歐洲戰爭,但是他卻秘密參加過西班牙內戰,以一名志願作戰人員的身份為西班牙共和派政府一方作戰,不僅積累了相當的作戰經驗,而且也取得了擊落五架敵方飛機的戰績,那位中國的“格格巫先生”當年還是阿爾菲斯中尉的異國戰友,或許兩人還曾經見過面也說不定。
阿爾菲斯中尉是在前天抵達曼德勒空軍基地的,而且是一路駕駛他的那架“噴火”式戰鬥機從埃及飛過來的,途中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飛行,飛機發動機磨損嚴重,到了緬甸機場之後,不得不立即更換了一臺發動機,而這臺發動機卻不是最新式的電噴燃料發動機,而依舊是老式的化油器發動機,這帶來一個嚴重問題:現在阿爾菲斯中尉駕駛的這架“噴火”式戰鬥機必須小心翼翼的在俯衝和側滑中保持必要的“謹慎”,否則的話,在物理定律的作用下,化油器將出現供油故障,此時,飛機的發動機“有很大可能”在做向下的機動動作時熄火。
這不僅僅只是曼德勒空軍基地技術軍官的警告,而且也是血淋淋的事實,根據前幾天在空戰中僥倖逃生的英國飛行員的報告,他們駕駛的裝備老式發動機的“噴火”式和“颶風”式戰鬥機往往會在躲避中國“獵鷹”式戰鬥機的追殺中發生空中停車故障,一些老練的飛行員或許可以在螺旋槳轉速下降的那一瞬間意識到問題所在,並透過放慢機動動作以維持發動機的運轉,但是多數飛行員就沒那麼好運氣了,飛機要麼直接失速墜毀,要麼在勉強恢復平飛狀態之後被追上來的“獵鷹”擊落在那緬北的崇山峻嶺之中,顯然,英國製造的化油器成了中國空軍戰鬥力的倍增器。
這似乎要怪英國政府,英國政府一向過於重視歐洲事務,以致於忽視了亞洲地區的防務,英國空軍駐紮在亞洲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在裝備的更新換代上往往要比歐洲部隊慢一拍,當歐洲基地的戰鬥機已經全面換裝了仿造自中國“獵鷹”式戰鬥機所裝備的電噴燃料發動機的時候,亞洲的戰鬥機中隊還在使用舊式的化油器發動機,亞洲的英軍裝備甚至比不上駐中東、近東地區的英軍。
即使是在“第二次南洋戰爭”形勢最危急的時候,英國政府仍然是一副慢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