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方威脅曼德勒,而南路出關後將佔領昆欣,然後從南邊兜個圈,從南方包抄曼德勒,如此一來,南北合擊,不愁曼德勒的英軍不被包餃子,這一仗,講究的就是一個包圍殲滅戰,總參謀部不希望曼德勒的英軍突圍。
張國平親自指揮的這個裝甲師就是負責切斷曼德勒英軍南部歸路的主力部隊,一旦抵達昆欣,部隊將稍事休整,然後沿著一條英國人修築的公路直撲東枝,接著再向西南迂迴,佔領伊洛瓦底江畔的重要城市仁安羌,那麼,這個“曼德勒口袋”就算是被紮起來了,再考慮到從曼德勒到印度之間沒有象樣的公路,也沒有鐵路,那麼,曼德勒的那數萬英軍部隊基本上就是無路可逃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南北夾擊,將其一口吃掉。
這是一個大膽的戰略計劃,其中的關鍵就看裝甲兵的突擊速度,要在英軍反應過來之前切斷英軍向仰光南撤的主要通道,而一旦曼德勒英軍遭到全殲,那麼緬甸南部地區就變得更加空虛了,以後的進軍就是一場武裝遊行了,而緬甸的“解放”也就在眼前了。
不過計劃總是過於樂觀,等張國平率領裝甲兵突擊到撣邦高原之後,他才真正明白了什麼叫作“有勁使不上”,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人類的力量終究是渺小的,空軍可以在天空竄來竄去,可是陸軍卻只能在這崎嶇的山路上一步一步往前蹭,這幸虧是英軍空軍實力弱小,不然的話,這次戰略行軍就是一場災難,任何一支敵方的轟炸機編隊過來,都有可能將這九曲十八彎的“戰略公路”變成火的煉獄,讓裝甲兵們灰頭土臉。
道路的崎嶇難走還只是一方面,緬北是山區,現在又是緬甸的涼季,晝夜溫差大,在這種天氣下進軍,對於官兵們的體能也是一個相當的考驗,不過這個季節也有好處,那就是很少有降雨,這降低了進軍的難度,而且相比雨季,現在的緬甸氣溫還基本上是“比較涼爽”的。
現在是正午,溫度正高的時候,張國平又熱又急,滿頭是汗,手裡時刻抓著條毛巾,不時擦去臉上和額頭的汗,身上那身作戰服也已被汗水浸透。
“司令,開飯了。”
副官端來一隻飯盒,裡頭裝滿從罐頭盒裡倒出來的東西,鹹豬肉、醃牛肉,還有幾塊軍用壓縮餅乾,這就是午飯,現在趕著行軍,根本沒時間開火,無論是列兵還是司令,這都是將就。
張國平接過午飯之後,將毛巾扔給副官,端起飯盒,拿起筷子,風捲殘雲一般在幾分鐘之內將他這頓午飯吃了個乾淨,然後接過毛巾,擦了把汗,再擦了擦嘴。
“傳令下去,部隊休息十五分鐘,吃飯。這天熱的,還是涼季呢,真想吃碗涼皮。”
嘮叨幾句,張國平將毛巾往脖子上一搭,便帶著參謀班子趕下山去,坐上偏三輪摩托車,趕去部隊前鋒。
十五分鐘時間,也就夠張國平走到部隊中間,然後,這條長龍般的隊伍又開始滾滾向前,車流中,這一隊摩托車隊也走得相當艱辛,等他們趕到前頭的偵察部隊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了,而偵察部隊剛剛與一支緬北民族游擊隊接上了頭,並給張國平帶來了幾名游擊隊的“聯絡員”。
這支游擊隊是克倫族游擊隊,派來的“聯絡員”中有一人曾經在秘密訓練營接受過五年時間的嚴格訓練,中國話講得相當流利,他也充當著翻譯角色。
根據這些聯絡員的說法,走在前頭的山地師拒絕他們加入攻擊縱隊,而將這個“包袱”甩給了後頭的裝甲部隊,要張國平收容他們。
聽說了對方的真正來意,張國平有些無奈,這一路過來,他很是收容了一批類似的游擊隊,都留給了後衛部隊,在他看來,這些游擊隊戰鬥力實在不怎麼樣,小打小鬧還可以,真要是參加正面進攻,那就是拖後腿的角色,從心裡講,他寧願將這些人扔到路邊去。
不過不能扔,這是總參謀部特意叮囑過的,所有願意參加對英軍攻擊行動的緬甸游擊隊員,中國部隊“一律收留”,而且一旦這些游擊隊人數達到一定數量,就立刻改編成正規部隊,用來戰後接管緬甸中樞政權,這個考慮確實深遠,只是這卻不是張國平願意考慮的事情,他是一名職業軍人,打仗才是他的首要工作,而不是去做一個政客,組織一個傀儡政府。
好不容易安排好了對這支緬北游擊隊的“收編”事宜,張國平才有工夫與偵察營長研究下一步的偵察重點。
根據空軍的報告,英軍主力就集中在曼德勒一帶,其它地方基本上看不到英軍大部隊活動的跡象,這一路過來,裝甲師幾乎沒有遭遇到什麼抵抗,即使零星交火,也是與當地的親英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