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部分(1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作為一名中國海軍將領,沈鴻烈時刻關注著鄰國日本海軍的一舉一動,當“大和”號開始建造的情報證實之後,他就開始蒐集關於這艘超級戰列艦的所有情報,並且利用中日海軍互訪的機會近距離的仔細觀察過當時這艘仍在建造中的超級戰列艦,最終沈鴻烈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作為一艘戰列艦,“大和”號確實是讓人耳目一新的,但是作為一艘戰鬥在1940年代的軍艦,“大和”號就是一個在海面上移動的活動靶子,如果叫沈鴻烈指揮航空母艦編隊對其實施攻擊的話,他有信心在幾個小時之內讓這艘超級戰列艦沉入海底。

擊沉了那麼多艘英國海軍的戰列艦,沈鴻烈還真是沒有把“大和”號放在眼裡,他只是在感慨,感慨陳舊戰術思想對日本海軍發展的拖累,如果日本海軍把建造“大和”號和“武藏”號的全部資金都拿去建造航空母艦的話,那麼今天的日本海軍將會是另一個樣子,而在短期之內太平洋之上恐怕也沒有日本海軍的對手。

要知道,僅僅一艘“大和”號的建造經費就相當於日本國家總預算的百分之三,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證明了日本海軍保守派強大實力的同時,也證明了戰列艦真不是普通的海軍裝備,也只有島國才肯下這番心血傾注全力的建造,並以一種病態的心理去追求戰列艦的完美。

相比之下,還是中國海軍明智,壓根就不將戰列艦作為海上作戰的中堅力量,目前所裝備的戰列艦多數是從日本廉價購買的舊艦,那些戰列艦數量很少,而且基本不參加一線作戰,只是在航空母艦編隊出擊時看家護院,伴隨航空母艦作戰的水面艦艇的中堅力量實際上是重巡洋艦。

第1166章 特使

雖然沒有戰列艦護航,但是“伏牛山”號航空母艦還是擁有兩艘重巡洋艦護持左右,防禦力也是相當強的,不過當看到那艘“大和”號戰列艦的時候,沈鴻烈還是有些震撼,或許也只有島國才有這個毅力對昔日的海上霸主念念不忘吧,雖然這個時代,海戰早已進入了立體作戰時代,海軍航空兵力量的強弱將直接決定一場海戰的勝負,這就是海軍戰略的重大轉折。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海軍趕上了這個戰略轉折,海軍航空兵也從最初的水上飛機母艦發展到輕型航空母艦,然後是中型航空母艦,接著是重型航空母艦,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相當塌實,相當沉穩,並沒有被那些希奇古怪的海軍理論困擾,一直認準了一個目標堅定的走下去,直到用實戰證明航空母艦編隊作戰的巨大攻擊力以及強大的防禦力。

當沈鴻烈看見那艘日本海軍的超級戰列艦的時候,對方也看清了中國海軍艦隊的規模,或許是出於海軍的禮貌,或許是為了向擊敗昔日“日不落帝國”的新興海軍強國致敬,日本艦隊司令命令升起了問候旗,而沈鴻烈也客氣的回應了,很快,兩支艦隊最終並列航行,目標直指青島。

這是“大和”號戰列艦第一次訪問外國城市,實際上,自從建成下水並服役之後,“大和”號就像在建造過程中那樣,一直處於日本海軍的絕對保密制度之下,軍艦的真實排水量、裝甲厚度、主炮口徑、航行速度,這些都是機密,外界只能依靠猜測,就連中國軍事情報部門也很難得到第一手的準確資料,關於這艘超級戰列艦最精確的情報實際上就是來自沈鴻烈,當時,利用中日海軍互訪的機會,沈鴻烈透過中國駐日外交機構強烈要求參觀日本的吳海軍造船廠,而且這一要求得到了中國中樞政府的支援,由於涉及兩國邦交,無奈之下,日本方面只好安排了沈鴻烈去參觀,但是在整個參觀過程中,其中一個船渠始終不向中國海軍參觀團開放,而那個船渠正是建造“大和”號的船渠,沈鴻烈也僅僅只能站在較遠的一座船渠上目視推測船渠中那艘被遮擋起來的超級戰列艦的大小,他的推測結論是滿載排水量六萬噸,這與實際滿載排水量相差了一萬噸。

現在,沈鴻烈終於可以真正的近距離的目睹“大和”號的細節,估計著那艦體的吃水深度,他立刻推翻了以前的結論,他認為,“大和”號的真實排水量很可能已經接近甚至是超過了七萬噸,而這個數字倒是與當初總統趙北的推測很接近,當然,沈鴻烈並不清楚,其實趙北的所謂“推測”是有歷史依據的,而沈鴻烈卻認為是總統高估了日本的造船技術水平,併為此與總統先生打賭,賭注就是一瓶高階洋酒,現在看來,沈鴻烈得頭疼一下該把他珍藏的那些洋酒裡的哪一瓶拿給總統了。

戰列艦吃水越深就意味著軍艦越重,軍艦越重就意味著裝甲越厚,越難以被擊沉,實際上,根據沈鴻烈估計,要想擊沉“大和”號,或許需要六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