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動刀動槍,當地的治安一度是比較混亂的,後來這裡成為中國最西邊的新興工業城市,為了加強治安管理,當局專門為俄裔居民劃出了幾片聚居區,並在當地僱傭俄裔警員配合警局工作,從此,當地太平下來,俄警治理俄裔流氓頗有一套俄國辦法,俄裔居民也找不到鬧事的藉口,遂逐漸歸化,到了現在,康居的數萬俄裔居民多數已拿到了被稱為“綠卡”的居留證,有了這個身份證明,除了不能參加選舉、不能持槍之外,俄裔居民也充分享受國民待遇。
雖然當地的治安得到了規範,但是俄裔居民在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上仍與當地土著、華人移民存在巨大差異,為了避免衝突,各族基本上分片居住,井水不犯河水,這顯然不利於種族融合,對此局面,地方當局也不得不採取一些漸進式的手段促進種族融合,其中的一個手段就是康居火車站的選址,這座火車站就選擇在俄裔居民區、土著居民區、華人居民區接壤的市中心,當局希望各族裔能夠以現代化交通方式為紐帶加強溝通,近距離的瞭解對方的風俗習慣,文化信仰。
族裔的融合是否能夠像當局希望的那樣順利,目前沒人能夠給出準確的答案,不過康居的火車站倒是成為整個中亞地區最具有特色的火車站,在這裡,你可以看見中國的茶館、戲院,也可以看見俄式的建築、教堂,至於土著居民開設的專賣當地特產的商店更是隨處可見,而相貌各異的警察顯然也是火車站上的一個特點,如果在火車站下了車,走出站臺,到了火車站前的廣場上,你或許會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風險與機遇同在的新世界。
這樣一個新世界,其管理難度之大絕非內地城市可比,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公正無私的法律,無論誰觸犯了法律,都將遭到嚴厲懲處,當地的警隊,其工作效率是相當高的,雖然手段“特別”一些,可是對於法律的領悟卻相當深刻。
為了協助當地維持好治安,康居警察局局長的人選非常關鍵,與內地不同,康居警察局長並不是由市長任命,而是由內務部遴選,實際上,所有邊疆城市的警察局長均由內務部遴選,不過通常在遴選之前也是需要徵求當地市政府的意見的。
康居現任警察局長不是當地人,不過他卻是一位響噹噹的大人物,正是當年帶著一群退伍兵跟著趙振華大鬧國會大廈、痛斥奸商財閥的那位“瘸腿上尉”楊奔,此人參加過中日東北亞戰爭,在戰爭中失去一條小腿,就此退役,“大蕭條”中,他經營的小買賣破產倒閉,生活無著落,不得不參加了退伍軍人“大進軍”,在1933年政變中,因為協助政府平叛有功,被當時的總統黎元洪破格批准,進入內務部做顧問,部裡閒坐,卻領一份車馬費,從此生活有了著落,1939年勝利大閱兵時還曾與趙大總統一同登上正陽門檢閱部隊,那份榮光和資歷卻也是旁人比不了的,次年康居警察局長的位置空缺,內務部挑選繼任人選,楊奔毛遂自薦,還扛著總統旗號,內務部於是順水推舟,將這位喜歡對部務指手畫腳的“革命元勳”以特派員身份派來康居,做了警察局長,雖然殘疾,可是楊奔心志堅強,疾惡如仇,作風潑辣,在康居不過四年時間,便將這康居警隊變成了一支準軍事部隊。
身為康居警察局長,楊奔不敢有絲毫懈怠,今天尤其如此,原因很簡單,就在下午六點鐘,一列專列就將抵達康居火車站,車上坐的不是尋常人物,正是楊奔的“伯樂”和靠山、大總統趙振華。
因此,從下午兩點鐘開始,楊奔就帶人親自坐鎮火車站,等著列車過來,總統吩咐過,不許驚擾市民,也不許打攪市政府日常工作,所以楊局長也就沒有下達清場令,那火車站前仍是車水馬龍,熱鬧非常,為了保護總統安全,楊奔特意叫百餘名得力警員身穿便衣,混跡人群之中,時刻保持警惕,務必確保總統安全,防止敵對勢力刺殺總統。
楊奔這麼做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經歷過1933年的那場未遂政變,很清楚總統政敵的狠毒手段,再加上現在世界局勢混亂,連蘇聯領袖都不明不白的暴斃,還是謹慎為妥,小心駛得萬年船。
雖覺局長的警戒措施未免有些過分,不過警員們還是認真執行了局長的命令,將這火車站前前後後盯得嚴實,陰謀分子不露面則已,一旦露面,就叫他們有來無回。
楊奔就坐在火車站排程室裡,一邊關注著手下的報告,一邊等待著總統專列抵達,從下午兩點鐘開始,到現在五點半鐘,被便衣們臨時扣押的可疑分子已有二十多人,其中多半都是扒竊被當場拿下,這些人送去拘留所就可以了,而少數可疑分子實在是找不到什麼證據關進拘留所,但是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