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的支援下迅速進駐延邊地區,解除了當地日本警察和憲兵的武裝,並將他們驅趕到了旅順,雖然日本政府對此提出了“嚴正交涉”,但是面對岌岌可危的朝鮮半島局勢,日本政府根本不可能採取軍事報復行動,相反,為了解決隨後的“東北亞危機”,日本政府的殖民政策也不得不做出一些調整,“間島問題”擱置下來,但是日本政府的殖民野心並未消失,日本政府只是在等待機會。
現在,延邊地區雖然仍處於中國的有效控制之下,但是日本諜報人員在這裡的活動非常活躍,再加上那些魚龍混雜的朝鮮半島流亡者,以及北邊的沙皇俄國勢力的虎視耽耽,使得整個地區的局勢顯得非常詭異。
當年,朝鮮反日大起義的整個階段中,延邊地區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交通孔道”的角色,大批的援朝軍火、物資都是從這裡越過圖們江進入朝鮮半島的,而許多反日遊擊隊也都選擇延邊地區作為後方根據地,雖然朝鮮的反日獨立運動在兩年前就基本上沉寂下去,但是現在的延邊地區,仍活躍著許多反日獨立人士,這些人也是楊柺子的主要盟友,依靠這些朝鮮人,他可以比較輕鬆的弄到日本駐軍的情報,然後將情報匯總上去,由軍事情報局進行分析、整理,為中樞的決策提供依據。
今天的天氣很不錯,氣溫也不高,正是鋸木廠開工的好時候,從河裡漂來的木排不能立刻使用,必須經過晾曬,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在工廠裡扛活的工人多數都是行家,過去,他們給俄國人打工,後來又給日本人打工,現在,他們給中國人打工,其中不少工人都是朝鮮人,能夠講較為流利的中國話。
作為老闆,楊柺子平時就坐在樹蔭下,一邊抽著旱菸,一邊監視著工人們幹活,心裡卻在盤算著下一步的情報工作重點。
楊柺子沒什麼文化,對於情報工作也說不上什麼理論聯絡實際,他依靠的就是過去走江湖、做響馬時候的那一套做法,實際上,以前混綠林的時候,楊柺子的主要工作就是為響馬們蒐集情報,看看哪座莊子是響窯,哪裡的鏢局是官府背景深厚的,過去的那種江湖角色對他現在的諜報工作很有幫助。
楊柺子也沒什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緒,他之所以願意為上司刺探日本駐軍情報,純粹是因為私人原因,日俄戰爭時期,他的一名親信手下被日本殖民軍虐殺,那個手下曾經救過他的命,沒有那個手下,就不會有現在的楊老闆,這個仇楊柺子早就記在心裡了,現在,不過就是順便報仇而已,另外,藉此傍一棵大樹也是他的目的之一,畢竟,想在東三省這塊龍蛇混雜的是非之地混下去,光稈子是不成的,有什麼靠山能比政府的情報機關更靠得住呢?
所以,楊柺子不僅現在是軍事情報局五處的諜報員,他還想長期幹下去,只要靠山不倒,他楊柺子的生意就沒人敢招惹,誰敢招惹,只一個招呼過去,軍情四處的槍手就會出動了。
對於楊柺子的齷齪心思,上司不是不知道,不過鑑於他蒐集情報的效率很高,而且楊柺子也很有分寸,所以,上司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唯才是舉”,這不僅是中樞的用人策略,也是軍事情報局的用人策略,幹情報的人,確實不宜只使用善男信女,善男信女也幹不好這一行,尤其是外勤工作。
現在,楊柺子就坐在樹蔭下,“吧嗒吧嗒”的抽著旱菸,思考著今後的情報工作,前幾天上司派人過來一趟,讓他最近幾天“收斂一些”,這意思,只怕是有什麼大行動了,楊柺子不敢怠慢,前天就放出風去,讓手下的那些“諜報員”們停止活動,貓起來等訊息。
昨天過來訊息,說今天上司將派人帶著幾個“貴客”過來,這意思,是叫楊柺子配合他們行動,至於對方到底是什麼人,楊柺子現在還不清楚,他之所以等在廠裡,也正是為了等那幾位“貴客”過來,按照時間,對方現在差不多也該過來了。
快到中午的時候,一名獵戶打扮的漢子走進鋸木廠,將挑在火槍上的那幾只山雞交給了楊柺子,同時小聲叮囑了一句。
“老楊,人已經過來了,你現在去看看,還是等吃過晌午飯再去瞧瞧?”
楊柺子將旱菸往屁股底下坐著的那塊石碾上磕了磕,熄了火,然後將煙桿往腰帶上一插,提著那幾只山雞,走到一臺蒸汽鋸木機邊,將山雞往地上一撂,指指山雞,對那幾名操縱工人喊了幾聲。
“歇工了!晌午飯不必等我了,這幾隻山雞,你們大夥整治整治,喝點小酒,下午等我回來再開工。”
話音一落,調頭就跟著那獵戶走了,很快消失在山腰的密林中。
第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