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間防守方士兵的錯覺,實際上那支艦隊現在距離海岸還有差不多六海里,這個距離,岸上的野戰炮是很難威脅到艦隊的,相反,艦隊的大口徑艦炮卻可以輕易的遙擊岸上目標。
這支灰色的艦隊就是中國海軍的一支遠洋特混艦隊,代號“颱風”,而此次它執行的任務也是“颱風”,目的就是掩護中國陸軍登陸克拉地峽,將馬來亞半島一切為二,截住英國陸軍的北撤之路,並趁勢向南掃蕩,一舉將英國在馬來半島的勢力一掃而光,進而控制整個馬來半島南部地區。
眼見“颱風”逼近,防守這一帶海岸線的英國部隊一邊向宋卡城英軍司令部緊急求援,一邊也開始了緊張的備戰工作,英軍士兵已經進入戰壕,而且眼睜睜看著那支擔任掩護任務的中國海軍艦隊向這處海岸靠近。
這裡是一處海灘,海底為柔軟的沙質海底,非常適合登陸作戰,中國艦隊和登陸部隊指揮官選擇這裡作為第一批陸軍部隊登陸場,這眼光是相當犀利,而英軍戰地指揮官也只能硬著頭皮迎接這雷霆一擊了。
凌晨七點整,“颱風”開始咆哮。
幾乎是剎那間,那海面上一陣劇烈的閃光和震耳欲聾的爆響,中國火力支援艦隊開始實施針對岸防設施的第一次火力覆蓋,參加炮火齊射的不僅有戰列艦、重巡洋艦、輕巡洋艦這樣的大型戰艦,就連驅逐艦、獵潛艇這樣的小型軍艦也參加了對岸上目標的炮擊,三百零五毫米炮彈、二百零三毫米炮彈、一百五十毫米炮彈、一百二十七毫米炮彈、一百零五毫米炮彈……只要是能夠夠得著岸上目標的炮彈,全都像雨點一般砸向岸防工事,這還僅僅只是第一波攻擊。
炮彈砸到岸上之後,這片海灘淺近地帶和縱深地帶都變成了鋼鐵與烈焰的地獄,爆炸聲聲,硝煙瀰漫,彈片橫飛,完全掩蓋住了英軍士兵驚恐的喊叫聲,克拉地峽一向沒有什麼築壘地域,這裡本來是暹羅(泰國)的領土,英軍在前天強行佔領之後,雖然利用兩天時間在當地構築起了幾條單薄的防線,但是這些防線基本上都由土木工事構成,連混凝土碉堡都沒有幾座,依靠這種單薄的防線,無論如何是無法抵擋住敵軍猛烈炮擊的,何況這還是海軍炮。
第一攻擊波是中國的海軍炮,接下來的是第二攻擊波,這一次發動攻擊的是一些武裝商船和軍用補給艦,它們的武器並不是艦炮,而是一種非常恐怖的武器,這種武器在集火發射的時候會發出一種奇怪的“嗚嗚”聲,而且發射時現場白煙滾滾,輪船附近的海面被煙霧完全遮蔽起來,遠遠望去,煞是壯觀。
這些帶著“嗚嗚”聲而來的恐怖武器是從輪船的甲板上發射的,彈頭在空中劃過一條弧線之後,就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岸上的目標砸了下去,而且這一砸絕對不止是一顆兩顆彈頭,而是幾十顆、上百顆彈頭,每一次攻擊,遭到火力覆蓋的就是一大片陣地,就像一群被激怒的馬蜂,憤怒的撲向它們看中的任何目標,準頭或許不高,可是那瞬間的火力爆發力確實不是普通大炮可以比的。
這是一種被稱為“多管火箭炮”的新式武器,而在緬甸北部的戰鬥中,中國陸軍部隊也使用過類似的武器,不過相比之下,中國海軍現在使用的火箭炮無論是在射程還是在威力上都遠超中國陸軍使用的那種代號為“冰雹”的多管火箭炮。
火箭炮是中國登陸部隊的第二攻擊波,而當這輪攻擊結束之後,艦炮攻擊又重新開始了,因為那支剛剛完成機動的戰艦隊又裝填好了炮彈,於是,又一輪的艦炮攻擊開始了,而這一次,並不是齊射,而是自由開火。
稍後,火箭炮的“嗚嗚”聲再次響起,火箭彈嗚咽著撲向岸上目標,將英軍的陣地再次覆蓋在致命的彈雨中。
英軍戰地完全被中國艦隊的火力壓制住了,英國士兵們根本無法抬頭,即使抬起頭向海面張望,也看不清任何東西,因為陣地已經被硝煙完全覆蓋起來了。
自從歐戰結束之後,這還是英國軍隊首次遭到如此猛烈的炮火打擊,而且與當年歐戰時的局面非常不同,防守沙灘陣地的英國軍隊根本就沒有任何有效的反擊手段,區區幾門遠端榴彈炮也在前兩天中國空軍的空襲中損失怠盡,而現在,防守沙灘陣地的英軍只有野戰炮可用,在這種局面之下,進攻方的火力準備根本就用不了多長時間。
就在這種從容不迫的炮火攻擊下,中國陸軍的登陸船團終於攆上了走在前頭的火力船團,並立即實施了登陸作戰,首先衝灘的就是那些坦克登陸艦。
在炮火的掩護下,兩艘“鯉魚級”坦克登陸艦首先並排衝上沙灘,直接將船頭擱在了那細軟的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