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嗖畈輝丁�
站在“光輝”號航空母艦的艦橋航海鍾旁,坎寧安上將的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就連眼睛也很少眨上一下,彷彿站在那裡的是一尊雕像,而不是一位艦隊司令。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形容詞來形容坎寧安上將此刻的心情的話,或許“猶豫不決”最為合適。
確實,英國海軍部叫上將先生“自己拿主意”,英國首相先生則叫上將先生“務必贏回英國海軍的尊嚴”,而坎寧安上將本人則比較傾向於作戰參謀官的意見,那就是“在儲存實力的前提下采取謹慎的主動”。
在這幾種不同意見面前,坎寧安上將猶豫了很久,雖然艦隊仍舊按照他的命令加速透過哈德角海域,並開始調整航向,向西航行,但是上將先生現在還是沒有下定決心,是否就在這裡進行一場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對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的海戰?如果這場海戰爆發的話,或許註定會載入史冊,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一次真正的航空母艦作戰編隊之間的正面較量,相比上次的安達曼海戰,這一次,英國航空母艦編隊並不是毫無準備的,坎寧安上將和他的參謀們都已經知道了中國航空母艦編隊的大致方位,而且更重要的是,“光輝”號航空母艦的艦載雷達已經發現了正向亞洲艦隊撲過來的大群帶著明顯敵意的機群。
自從馬來亞戰役失利之後,英國政府和海軍部痛定思痛,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提振海軍士氣,而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將一些藏在深閨的軍事新技術迅速投入實戰,比如說聲納技術,比如說雷達技術,而且也因此得到了一些很不錯的戰果,一些活躍在紅海海域的中國潛艇就是被英國驅逐艦的聲納發現並擊沉的,相比之下,“光輝”號航空母艦安裝的那部遠端警戒雷達更能顯示出現代軍事科技的強大威力,雖然這部雷達採用米波,無法精確的探測目標的距離,但是它至少可以讓海軍知道,天空中正有敵機在接近。
但是光有雷達是不夠的,坎寧安上將非常清楚艦隊現在最需要什麼,艦隊現在最需要的是效能更好的作戰飛機,包括戰鬥機和魚雷攻擊機、俯衝轟炸機,安達曼海戰的結局已經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英國海軍一個真理,在軍事技術的進步面前,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差距,其所帶來的後果也是足以讓戰敗一方刻骨銘心的,中國的海軍航空兵不僅擁有足夠計程車氣,而且也擁有更好的作戰飛機,而後者是最為關鍵的,偏偏英國海軍航空兵缺少這樣的先進裝備,戰鬥機的差距稍小一些,而魚雷攻擊機和俯衝轟炸機的技術差距就要以“十年”為單位來進行計算了。
可怕的事實,坎寧安上將幾乎無法正視這個事實,作為一名長期關注遠東地區軍備競賽的海軍將領,他曾認真研究過中國海軍部署在邦加島的作戰飛機,而當時,他認為中國海軍航空兵與英國海軍航空兵的技術差距並不大,中國海軍航空兵使用的魚雷攻擊機也是雙翼機,只不過機身是全金屬的,除此之外,倒是沒什麼值得留意的,但是後來,坎寧安上將突然發現,中國海軍航空兵不知道是在什麼時候已經完全淘汰了雙翼飛機,全部換裝了最新式的單翼飛機,就連魚雷攻擊機也換成了單翼機,一下子就將英國海軍甩出了老遠。
毫無疑問,中國海軍之所以長期使用舊式作戰飛機,其目的或許就是為了迷惑潛在的敵人,使敵人放鬆警惕,而等敵人忽視了中國海軍的技術儲備之後,緊接著而來的就是交戰雙方那巨大的技術差距,而這個差距絕對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彌補的,這需要時間,更需要軍工技術的革新,而現在,這兩者英國都很欠缺,尤其是前者,現在英國海軍唯一擁有的只是一群願意為國家效力戰場的飛行員,他們只能駕駛落後整整一代的舊式飛機去與中國最先進的作戰飛機交戰,這已經不能稱作是戰鬥了,對於英國飛行員而言,這差不多等於飛蛾撲火。
實際上,坎寧安上將現在指揮的英國亞洲艦隊中只擁有兩艘航空母艦,一艘是“光輝”號,另一艘是“鷹”號,而這兩艘航空母艦的噸位很有限,更為要命的是,這兩艘航空母艦上除了裝有少量戰鬥機之外,剩下的作戰飛機基本上都是老式的“劍魚”式魚雷攻擊機,這種被戲稱為“網線袋”的雙翼飛機結構非常“原始”,與二十年前的那場歐戰時期的飛機相同,“劍魚”的上下機翼之間依靠撐杆和張線固定,這也是它“網線袋”綽號的由來,這直接導致了飛機在飛行時的阻力很大,即使飛機不掛載任何彈藥,那速度已經低得令人髮指了,如果掛載上魚雷的話,那簡直就是中國“獵鷹”鷹爪下的犧牲品。
坎寧安在離開地中海之前,曾拍電報,要求海軍部將最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