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而在隨後的補充攻擊中,英國皇家海軍的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坎伯蘭”號,輕巡洋艦“阿賈克”號、“艾基利斯”號也都遭到致命攻擊,並在向印度撤退的途中相繼沉沒或者擱淺,而中國海軍特混艦隊卻沒有一艘作戰艦艇沉沒,但是損失了一些作戰飛機和飛行員。
毫無疑問,根據這份戰報,英國的印度洋分艦隊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經過這場海戰之後,印度洋的海軍力量對比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而整個世界局勢也會隨之發生劇烈變化,更為重要的是,在各國武官看來,這場海戰的結果表明,在未來的海上衝突中,航空母艦和海軍航空兵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或許戰列艦真的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日本、德國、義大利,這三國政府都在強烈的期盼著世界局勢的劇烈變化,而在這些聆聽戰報的武官、大使們看來,或許現在,就是各國“爭取主動”的最佳時機了,必須趁著這個機會重新確定世界利益的分配方式和遊戲規則,誰敢阻止各國的行動,誰就是各國的共同敵人。
“共同敵人”,這句話是義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先生在戰報通報結束之後所說的原話,據他說,這是轉述義大利領袖墨索里尼的原話,而且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在場的德國、日本大使和武官的一致贊同,他們向中國的總統先生望了過去,卻發現總統先生只是靜靜的聽著,並沒有就這個“共同敵人”的說法發表意見。
“總統先生,在您看來,如果中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能夠團結起來的話,能不能一舉結束目前國際利益分配的不合理現狀呢?”
或許是見總統先生有些高深莫測,齊亞諾先生開始拐彎抹角的談起了四國結盟問題,他的這幾句話非常露骨,也非常動聽,這使在座的各國大使和武官都豎起了耳朵,急切的想聽聽總統先生是什麼立場。
“如果這四國團結起來的話,接下去的恐怕就是一場世界範圍的戰爭了。諸位,你們做好迎接這場全球衝突的準備了麼?”
趙北並沒有直接回答齊亞諾的問題,而是單刀直入,將話題引申到全球戰爭的問題上,根據他的“歷史經驗”,日本、德國、義大利這三國元首和政府都不排斥透過一場戰爭解決政治上的和經濟上的全面危機,但是趙北同時也很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不是這三個國家政府真正想要的東西,實際上在開戰之前,各國政府都曾樂觀的認為一旦向某一強國開戰,其它的“既得利益國家”尤其是美國不會冒著全面戰爭的危險而與它們對抗,但是事實證明它們想錯了,於是,納粹德國不得不再次面對兩線作戰的困境,而日本帝國也被陷入一個所謂的“ABCD包圍圈”中難以掙脫,就連自信滿滿的義大利“領袖”也被國王和人民拋棄,最終懸屍街頭,成了歷史嘲弄的跳樑小醜。
值得一提的是,墨索里尼後來被政變掀翻,這其中就有他的女婿、義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伯爵先生的一份力量,而且後來他也為他的這個“背叛行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義大利上演了一幕翁婿反目的歷史劇,根據這個史實來看,趙北倒是不相信齊亞諾是堅定的主戰派。
齊亞諾是不是堅定的主戰派,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趙北現在確實需要一場世界大戰,但是這場世界大戰必須按照他的意志爆發,而不能再按照歷史上的軌跡執行。
歷史已經雄辯的證明,在保衛自己的利益面前,沒有誰、沒有哪個國家會保持冷靜,此次趙北之所以急著挑起中英戰爭,目的就是為了趕在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前搶先動手,而且特意扛上一面“解放亞洲”的旗幟,就是為了在道義上佔據制高點,然後,他就在急切的等待著世界局勢的急轉直下,現在,他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提前爆發。
這就是趙北現在的戰略,一方面與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軍國主義日本保持距離,但是另一方面,他需要這些好戰國家為他分擔戰爭壓力,讓它們為中國充當某種意義上的炮灰。
中國與英國的戰爭是一場“亞洲解放之戰”,至少在亞洲,這場中國挑起的戰爭在道義上佔據著制高點,而此時,如果德國、義大利、日本也發起戰爭的話,無論它們的口號和藉口是什麼,中國已經提前亮明瞭自己的立場,那就是“解放亞洲”、“砸碎殖民枷鎖”,那麼,如果德意日三國也以“砸碎殖民枷鎖”、“解放殖民地”為藉口發動戰爭,它們就是鸚鵡學舌,中國的風頭不會被它們蓋住,如果德意日三國不以此為藉口的話,那麼即使以後它們戰敗,中國也與這些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撇清了關係,以後也沒有誰敢對此指手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