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迷航”事件,那是在“歷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軍方按照元首希特勒的命令制訂了一份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方案”,準備進攻蘇聯,但是當時,對英國的戰爭尚未結束,德國有可能兩線作戰,對此局面,赫斯非常擔憂,他反對在對英國的戰爭結束之前入侵蘇聯,但是他的意見沒有被接受,當時的情況是,德國如果不立即入侵蘇聯,就無法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而德國的國力和戰略物資儲備也支撐不起長期戰爭,所以,希特勒堅持立即發起“巴巴羅薩”行動。
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使赫斯意識到,如果不能儘快結束對英國的戰爭的話,德國將輸掉這場戰爭,所以,他決定代表納粹德國主動去與英國政府磋商停戰問題,而他的這個決定卻沒有告訴任何人,希特勒不知道,赫斯的家人也不知道,知道這個行動計劃的只有赫斯自己,而為了完成這個“偉大的使命”,赫斯也進行了準備,由於他會駕駛飛機,因此他想辦法以練習飛行的名義弄到了一架軍用飛機,並對其進行了改裝,以增加航程,然後,在留下一封給希特勒的私人信件之後,就駕駛飛機離開了德國,直飛英國,並在一座英國兵營附近跳傘著陸,然後就被一名農夫發現,並被農夫送進了英國兵營,沒費多少周折,赫斯就見到了他想見的人,英國的漢密爾敦公爵,並將他的來意告訴了公爵,隨後,英國政府就知道了赫斯在英國降落的訊息。
得知赫斯私自去英國進行“和談”,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非常惱火,但是木已成舟,他也想看看英國政府的反應,但是出乎希特勒預料的是,英國政府對赫斯的抵達表現得非常低調,只是承認了赫斯被捕的訊息,但是沒有向任何人透露赫斯與英國政府的談話內容,事實已經很清楚了,英國不會與德國媾和,於是,希特勒立即下令開動德國的宣傳機器,聲稱,赫斯副元首因為“神經錯亂”駕駛飛機“迷航”英國,他去英國完全是意外,沒有任何政治目的。
於是,魯道夫。赫斯的“使命感”使他成為了世界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名戰俘,而趙北作為一名偽軍事迷,對於這個人的經歷也是有所瞭解,也正因此,他對此人非常感興趣,想弄明白他是否真是“神經錯亂”。
很難說魯道夫。赫斯是不是瘋子,他的言談舉止都沒有神經錯亂的跡象,分析起來有條有理,雖然或多或少有些激動,但是可以看出,他的智商與正常人沒有多大區別,不過就是想象力太豐富了些,而且似乎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讓他認為他是德國人民的救星。
看到赫斯的表現,趙北突然聯想到了他自己,他也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但是他與赫斯最大的區別在於,他能夠掌握未來的發展趨勢,而赫斯只能掌握住他頭腦中的想象,而正是這種區別造成了“神經錯亂”與“亞洲英雄”之間的強烈反差。
確實,現在的亞洲各國輿論已普遍承認,趙北就是全亞洲的英雄。
第1124章 亞洲英雄
全亞洲的輿論普遍承認趙北是“亞洲英雄”,趙北也沒有客氣,不過既然是英雄,就得幹出點英雄的事業,趙北已經決定,陸軍不打到西奈半島就決不停止前進,哪怕英國政府已經決定停戰,中國軍隊的腳步也不能停在巴勒斯坦,必須一直打到蘇伊士運河防線,然後再來跟英國政府討論兩國停戰議和的事情,趙北甚至連談判的地點都已確定下來了,就是西奈半島的風景勝地沙姆沙伊赫,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前,這個地名,他可是常在新聞廣播中聽到,一直心嚮往之。
這個時候,納粹德國的副元首魯道夫。赫斯從歐洲坐飛機借道東南歐數國和土耳其,趕到這安曼來與趙北磋商立即與英國停戰,並與德國聯手促成德英中三國同盟的事情,說句實話,如果不是赫斯先生的言談舉止與正常人相差不大的話,或許趙北會真的認為這個德國政客腦子不大正常。
或許赫斯的腦子真的不太正常也說不定,反正趙北不是專業人員,分辨不太清楚,赫斯趕到之後,趙北曾命副官去找一名精通心理分析的軍醫趕到這裡,以便觀察赫斯的表現,判斷其精神狀態,不過副官找了一圈,也沒找到精通心理分析的軍醫,這也難怪,現在前線在巴勒斯坦,最好的軍醫官都在戰場上,後方這邊只有一些外科大夫和護理人員,所以,趙北只好作罷,反正赫斯是不是精神正常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
赫斯先生在那邊誇誇其談,連翻譯也忙得直翻白眼,但是趙北和陪坐一邊的施肇基卻在各自想著心思,並沒有認真去研究赫斯的那套人種高貴與否的理論,好不容易赫斯講述完畢,趙北帶頭鼓掌,施肇基也只好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