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裡,趙北除了抓工業建設之外,剩下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軍事建設上,考慮到目前的國家戰略,陸軍的建設被放到了優先位置,而軍事演習就是檢驗陸軍部隊建設成果的重要標杆。
此次雁門關軍事演習總共持續五天時間,演習的主要目的有兩個:其一,檢驗步兵部隊對抗裝甲兵的實戰技能;其二,檢驗裝甲兵部隊快速透過地形不利地區的能力,並對抗步兵的伏擊。
雁門關不僅是山區,而且也是關隘,自古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區,在這裡檢驗裝甲兵部隊的實戰能力,確實很有挑戰性,雖然總參謀部裡的多數軍官都不看好此次演習中裝甲兵部隊的表現,不過趙北卻很樂觀,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此次演習中,空軍部隊是為裝甲兵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
換句話說,此次軍事演習,是趙北對空地協同戰術的一次大膽嘗試,雖然這還不能稱之為“閃電戰”的雛形,不過此次軍事演習確實是空軍部隊與裝甲兵部隊第一次在戰區透過無線通訊裝置進行戰術協同。
為了此次演習順利進行,趙北甚至迫不及待的將電子實驗室裡的那十幾臺剛剛製造完成的行動式無線電話的原型機提了過來,交給部隊使用。
說是“行動式”,其實還是很重的,需要一個士兵背,而且由於使用電子管,耗電量大,不能使用電池供電,只能使用發電機供電,飛機依靠的是一臺風力發電機,裝甲兵部隊依靠汽油發電機供電,而步兵的通訊部隊則依靠腳踏式發電機為無線電話供電。
雖然這種通訊裝置的通訊距離有限,但是用於戰場支援還是可以勝任的,而現在,電子實驗室仍在按照趙北的命令加緊研製無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