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從一些在日本經商的中國商人那裡打聽到的,而且聽說此次徐先生的對手就是那個德國人漢納根,而據日本商界得到的可靠訊息,現在漢納根已經與美國財團達成了協議,美國財團將支援漢納根集團的收購行動,可以想象,此次煤炭企業的兼併必然會是一場慘烈的拉鋸戰,如果徐先生背後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援的話,那麼將在這場商業競爭中處於下風。”
“美國人也攙和進來了?”
徐世昌頗為驚訝,一方面是驚訝於日本人訊息的廣泛,另一方面也是驚訝於國際資本的瘋狂,為了攫取利潤,漢納根似乎一點也不在乎美國對德國宣戰的事實。
“是的,而且據說是由美國駐華大使先生從中牽線的,看上去他們對於山西、河北的煤炭辛迪加是志在必得。現在貴國金融市場活躍,商業貸款的利息很高,如果按照商業貸款利息的話,徐先生的財團必將承受巨大的金融風險,但是如果徐先生向日本財團融資的話,不僅可以立即得到足夠的貸款,而且也不必承擔巨大的金融風險,因為日本財團可以提供低息貸款,而如果貴方允許日方在煤炭辛迪加中入股的話,這些貸款甚至不必支付利息。”
西原龜三的話讓徐世昌有些拿不定主意,現在國內銀根很緊,所以中樞政府和財政部都放寬了對外資投資範圍的限制,日本財團入股煤炭辛迪加本身並無太大難度,但是關鍵在於會不會受制於人,當年漢冶萍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徐世昌不得不謹慎從事,畢竟,煤炭辛迪加那驚人的利潤足以使任何財團瘋狂。
其實徐世昌想得有些太複雜了,西原龜三之所以專門跑過來跟他說要給他提供優惠的貸款,這其中的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拉攏北洋實業集團,為中日關係的進一步改善奠定基礎。
決定中日關係的因素中,最重要的當然是那位“狂人總統”的意志,但是社會輿論的影響也不可忽略,那麼,現在誰在控制社會輿論呢?當然是報館,而誰在控制報館呢?當然是財團。
北洋實業集團作為中國北方最具實力的財團之一,手裡控制著一大批報館,為其搖旗吶喊,前兩年,日本紡織品解除進口限制令後,立刻開始恢復對華出口,這使北洋實業集團的相關業務遭到了挑戰,也正因此,從兩年前開始,北洋實業集團控制下的報紙一直是持對日“不友好”立場的,時不時煽動一下對日仇恨,不是拿當年甲午戰爭說事,就是拿東北亞戰爭說事,總之一句話,如果不先解決北洋這個麻煩,那麼日本政府就無法改善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惡劣形象。
也正因此,日本政府才決定向北洋實業集團示好,以改善兩者之間的關係,緩和競爭,實現和解,於是就出現了西原龜三的這筆“商業”貸款。
日本政府將此稱為“西原計劃”,根據這個計劃,如果一切順利,日本資本將與北洋資本全面合作。
徐世昌不清楚這個“西原計劃”,也難免會疑神疑鬼,不過另一方面,他現在確實也很希望能夠得到更有實力的盟友的財政支援,張謇的東南財團雖然擁有這個實力,但是由於現在他們仍在與漢納根財團眉來眼去,關係曖昧,所以,北洋實業集團遲遲沒有得到東南財團的明確表態,這財政支援的事情也就這麼一直懸著。
“西原先生有所不知,根據我國財政部和工商部相關規定,外國財團入股我國基礎工業,必須事先取得中樞政府的同意,煤炭事關軍事,也事關工業,因此,如果貴方要入股煤炭辛迪加的話,必須先申請中樞批准,否則的話,即使我同意你們入股煤炭辛迪加,但是到了最後,你們恐怕是一無所獲,只能空手而歸,甚至血本無歸,這一點,必須先跟西原先生說清楚。”
琢磨了片刻,徐世昌還是決定不將話說死,畢竟,東南財團首鼠兩端,現在還看不清楚到底能不能指望,如果東南財團倒向漢納根財團,那麼,如果北洋實業集團不想退出華北煤炭行業的話,就必須藉助日本財團的力量背水一戰了。
“對於這一點,日本財團也有所考慮,此次來華,我的任務之一就是與貴國總統先生磋商此事,而且這種工業與商業的合作完全是平等和互惠的,日本企業可以入股中國企業,中國企業也同樣可以入股日本企業,如果雙方能夠攜手合作,則未來的亞洲市場,必然會被中日兩國的企業完全佔領,建立起東亞乃至整個亞洲的工商業新秩序!”
說到最後,西原龜三多少有些失態,一想到日本政府和民間某些人一直鼓吹的“東亞新秩序”,連他這個悲觀派也有些憧憬起來。
但是,日本能夠與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歐洲列強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