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部分(1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蔣翊武簡單的評價了一下空軍和航空兵部隊的作用,這並不是他的誇張之辭,實際上,此次回國,他不僅是述職,而且也與一幫總參謀部的高階軍官觀看了一場秘密的飛行表演,就在那場表演中,他親眼看見了那種最新式的全金屬雙翼單座戰鬥機,雖然只有兩架,而且也沒有刷油漆,但是那閃亮的機殼以及那震耳欲聾的發動機轟鳴聲讓蔣翊武印象深刻,全金屬的結構,更強動力的發動機,直覺告訴他,那種飛機是劃時代的。

這種劃時代的進步是中國的航空技術專家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而且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更是中樞政府不計成本向航空工業投資的結果,這直接導致中國航空工業領先於其它各國。

第824章 金鷹

蔚藍的天空,連綿的群山,雪山與冰川反射著陽光,彷彿指引航向的燈塔,即使在很遠的地方也能望見那閃動的光芒。

天空中,十八架灰藍色的雙翼單座戰鬥機分成左中右三組,由東向西飛行,高度四千五百公尺,機翼下和機身側面都繪製著中國空軍的金鷹軍徽,而那垂尾的側面則繪製著具體部隊的番號與飛機的編號,從番號和編號來看,這十八架戰鬥機來自空軍第一戰鬥機聯隊第一飛行大隊。

這支飛行中隊只是一支臨時拼湊而成的飛行中隊,代號“金鷹”,飛行中隊的飛行員和飛機來自不同的中隊,而指揮這支飛行中隊的指揮官就是空軍副司令孟飛,軍銜少將。

作為一名空軍少將,孟飛並不喜歡坐在辦公室或者指揮室裡對著地圖指指點點,他更喜歡藍天,痴迷於飛行,也正因此,當從總參謀部領到這次轉場任務之後,孟飛就親自指揮這支飛行中隊過來了。

這裡是天山山脈的支脈塔勒奇山,又稱婆羅科努山,此刻那機翼下的連綿群山就是婆羅科努山的縱深地區,山脈最高處接近雪線,在這種空域飛行,對於飛行員而言,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高寒缺氧,而且山風劇烈,如果飛機在這裡發生故障,救援的難度可想而知。

值得慶幸的是,這十八架戰鬥機都是最新式的全金屬結構戰鬥機,機翼與機身蒙皮都是硬鋁合金製造,連線上下機翼的撐杆也是同樣的鋁合金材料,再加上那五百馬力的液冷發動機提供的強大動力,足以保證飛行安全。

這種戰鬥機就是中國航空工業的驕傲:“超級黃蜂”式戰鬥機。

雖然“超級黃蜂”式戰鬥機確實是用來取代“黃蜂”式戰鬥機的主力機種,而且兩者從代號來看似乎也很相似,但是實際上,“超級黃蜂”與“黃蜂”之間並無太大關係,“超級黃蜂”是一種全新設計、全新概念的戰鬥機,無論是在設計理念上,還是在效能上,“超級黃蜂”都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所有戰鬥機。

“超級黃蜂”的設計工作開始於1915年初,其實早在1916年的年初就完成了第一架原型機的測試與試飛,但是最終的定型生產卻推遲到了1916年的年底,因此,目前製造的數量並不多,不過一百餘架,而且受制於無線通訊裝置研製進度的遲緩,本應裝上機載電臺的戰鬥機現在仍舊無法在空中進行無線電聯絡,也正因此,原型機上的翻起式艙蓋被取消,飛行員坐艙仍舊採用敞開式坐艙,以方便飛行員以肢體動作進行相互之間的聯絡。

由於動力強勁,“超級黃蜂”的火力也得到了加強,機頭周圍共安裝七點九毫米航空機槍四挺,並採用彈鏈供彈,總共備彈一千顆,除此之外,在機翼和機腹下還可以掛載輕型航空炸彈,進行對地轟炸,或者掛上一具同樣由鋁合金製造的副油箱,以增加航程。

除了火力強悍之外,“超級黃蜂”式戰鬥機的飛行速度也相當驚人,得益於動力強勁的發動機和前起落架上的整流罩,“超級黃蜂”的最高時速達三百公里,比目前其它國家裝備的所有飛機都快,而且其升限已突破七千五百公尺,因此,在飛機上配備氧氣供應系統就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

自從設計定型並進行批次生產之後,“超級黃蜂”就一直是中國空軍部隊的絕對機密,即使是空軍的高階軍官,親眼見過這種新式飛機的人也不多,而且自從進入部佇列裝之後,“超級黃蜂”式戰鬥機就一直優先配屬給駐東北地區的空軍部隊使用。

此次“超級黃蜂”飛越婆羅科努山,是這種新式戰鬥機第一次靠近中國西北邊疆地區進行實戰部署,孟飛當然有足夠的理由直接帶隊飛行,在現在的中國空軍裡,確實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指揮中隊飛越婆羅科努山。

為了此次轉場任務,孟飛和他的隊員們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從行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