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部分(2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交戰各國都從中國對日戰爭中學會了裝甲戰術,因此,無論是德國還是法國,都加強了對裝甲作戰車輛的製造,並且憑藉著強大的工業實力,迅速成為裝甲兵強國,並將裝甲戰術運用於歐洲戰場,而作為對坦克和裝甲車的反制,各國也都紛紛研製了各種口徑的反坦克炮或平射炮,但是受制於技術手段和思維方式,這些大炮要麼威力不足,要麼重量太大,無法快速機動,因此,各國都在極力尋找一種輕便但是威力卻較大的單兵反坦克武器。

目前,歐洲的軍工業尚未在這一研製工作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是在中國,在趙北的親自主持下,一種全新概念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已經制造出了樣品。

這種武器,就是聚能裝藥反坦克手雷,是一種突破思維定式的新式武器,或許它並不能最終挽救德國的戰敗,但是至少可以使德國堅持更長時間,使歐洲戰爭持續更長時間,這就是這種武器的戰略價值。

從這種意義上講,這種反坦克手雷實際上是一種戰略武器。

第820章 對德友好國家

傳統意義上的反裝甲武器通常都是依靠動能穿甲,比如最常見的鋼製穿甲彈,這種炮彈最先運用在艦炮上,對付的主要的目標是軍艦的裝甲帶,但是隨著歐洲戰爭中坦克與裝甲車的大量出現,這種鋼製穿甲彈也被迅速運用於反坦克炮和平射炮。

動能穿甲彈講究高初速,完全依靠炮彈本身的動能打擊目標,屬於硬碰硬的武器,所以,炮彈的重量越大,其所具備的穿甲能力就越強,可是隨之而來的是炮彈和大炮重量的大幅增加,使用這種穿甲彈的大炮通常都很重,在戰場之上機動不便,如果要減輕重量,就必須同時降低炮彈的重量,這是一對矛盾,對反坦克炮的設計工作是一個考驗,以二十世紀初的工業水平和科技水平,要想解決這對矛盾幾乎是不可能的。

雖然反坦克槍已經在歐洲戰場出現,但是這種輕便的反裝甲武器仍舊無法對付越來越厚的坦克正面裝甲,因此,現在的歐洲各交戰國都對同時具備輕便與強大威力的反裝甲武器有著巨大的迫切需求。

既要擁有強大的穿甲能力,又必須兼顧輕便的戰場機動性,這隻能改變思路,尋求思維定式的突破,這可不容易,但是對於趙北而言,這並不困難,作為一名歷史的穿越者,以及一名偽軍事迷,他很清楚後世的那些輕便反裝甲武器,而其中之一,就是聚能裝藥反坦克手雷。

聚能裝藥反坦克手雷並不是依靠動能穿甲,而是依靠化學能破甲,所以,它不是一種穿甲彈,而是一種破甲彈,依靠的不是投射它的初始速度,而是內部高能炸藥起爆後的一系列化學與物理變化。

這種武器的關鍵就在“藥型罩”和高能炸藥上,一般而言,藥型罩的形狀是錐形或半圓形,而所裝填的炸藥都是爆速極高的高能炸藥,依靠炸藥起爆之後的強大沖擊波“壓碎”藥型罩,使藥型罩變成一股高溫、高速的穿甲射流,在裝甲板上穿孔,雖然在裝甲板上穿出的孔通常都很小,但是其所造成的附帶破壞效果卻很驚人,並能在密閉的空間內部造成高壓,對其中的作戰人員進行間接殺傷。

這就是聚能裝藥反坦克手雷的秘密所在,表面上看原理並不複雜,但是真正的研製起來卻要克服不少技術上的難題,比如說選擇合適的高能炸藥,以及設計合適的軟金屬藥型罩,並使彈體能夠在碰撞目標的瞬間得到正確的角度和炸高。

對於趙北這個偽軍事迷而言,讓他直接設計這種聚能裝藥反坦克手雷顯然要求太高,他在這種新式武器研製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畫一張原理圖並督促相關部門的研製進度,然後,將這個工作交給專家就可以了。

這個專家就是兵工署署長劉慶恩,接到趙北的命令之後,他立即組織起來一個攻關小組,專門負責研製這種反坦克手雷,小組的成員中有不少都曾在德國兵工廠深造過,技術力量確實不是吹的,在這南苑空軍基地的秘密軍工實驗室裡閉門造車數月時間,到了現在,已經完成了最基本的實驗工作,並製造出了基本達到設計要求的樣品彈。

劉慶恩經常坐鎮實驗室,親自主持研製工作,除了這種反坦克手雷之外,他也同時負責其它的機密專案,而這南苑空軍基地的秘密軍工實驗室現在基本上已經成了兵工署的另一處常駐辦公地點了,所以,當趙北帶人趕到實驗室的時候,劉慶恩能夠親自帶著他趕去靶場測試這種基本上算是研製完成的反坦克手雷。

實驗結果讓趙北非常滿意,雖然這種手雷比較輕便,但是其穿甲深度仍然超過了五十毫米,可以輕易擊穿目前所有的坦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