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協約國集團,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會眼睜睜坐視潛在對手的崛起,必要的時候,它們甚至會聯起手來,共同遏制對手的發展。
也正因此,在國際較量中,必須把握好一個度,過猶不及,必須避免使列強走到同一條戰壕裡去。
“若是我國進軍中亞,英國政府會採取什麼行動呢?”趙北問張一麐。
張一麐想了想,說道:“英國一向在中東有駐軍,過去,英國與俄國平分波斯利益,但是現在俄國內亂,顧不上波斯了,那麼,我認為,一旦我國進軍中亞,則英國很可能將軍隊調往波斯,然後向北進軍,而且印度之英軍也可能借道阿富汗北上中亞,牽制我國,便如當年對俄國做的那樣。”
“你既然想到此點,為何還一力主張吞併中亞呢?”趙北又問。
“我認為,強國之崛起,必須冒險,上次與日本一戰,也是冒險,但是卻大勝,國運,有時候確實需要賭一賭的。”張一麐說道。
“你的意思是,不惜與英國一戰?”
“迫不得已,與英國一戰也在所不惜!這是在賭博,但是一旦賭贏,於國於民都很有好處。”
張一麐的豪言壯語讓趙北有些無奈,自從在東北亞戰爭中擊敗日本之後,國內一幫政客和軍人就好象是抽了大煙一樣極度亢奮,其中的少數激進分子甚至已表現出了軍國主義傾向,而且還成立了俱樂部,專門研究相關問題,而這,恰恰是趙北想極力避免的,因為他很清楚,軍國主義是一頭真正的猛獸,一旦發展到某個程度,誰也控御不了這頭猛獸,所以,趙北現在對於那些動不動就高喊“國運之戰”的政客和軍人一向保持著高度警惕。
現在,張一麐也在叫囂與英國開戰,這簡直就是在拿國家的前途冒險,趙北當然要給他澆澆涼水,免得他走火入魔。
趙北說道:“賭?現在賭的話,我們的贏面不高,我從來就不打無把握之仗,上次之所以選擇與日本作戰,是信心十足,畢竟,中樞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但是這一次,中樞卻不能冒險,為什麼?因為伊迪鐵路沒有完工,鐵路沒有完工,部隊的運輸就無法保證,甚至連軍火物資的補給也未必跟得上,反觀英國,經營印度已有多年,而且國力雄厚,與英國硬碰硬,即使能夠佔上風,恐怕也會付出巨大代價,甚至動搖國本,所以,在我看來,此次進軍中亞,我國不能太高調,而且必須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爭取長期經營,不在乎名義,只看重實際的利益。
在中亞問題上,必須採取靈活立場。此次中樞雖然調遣裝甲師過來,但是並不是來與英國軍隊作戰的,縱然戰場上贏得勝利,可是在政治上卻會慘敗,什麼道理,你仔細想想就明白了。當然,那些被俄羅斯帝國侵佔的領土,我們必須奪回來,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而且我也相信,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會引起世界輿論的強烈反彈。”
聽到這裡,張一麐心中豁然開朗,他明白過來了,在中亞問題上,這位總統先生顯然也打算採取溫水煮青蛙的辦法,拒絕冒進,只求穩妥。
“那麼,中樞是否考慮在中亞扶持幾個互不統屬的小國呢?”
張一麐立刻改變了方向,他認為,這個扶持傀儡的辦法或許是最穩妥的。
趙北笑了笑,這個張一麐果然是個機靈人,只可惜過於張揚了些,這種部下,不能讓他長期擔任方面大員,因為他太熱衷於揣摩上司的心思了,姑且不論猜得對不對,這種一意迎合上司的心態就不正確,換句話說,機靈沒用在正道上。
“張委員啊,中樞現在不是還沒正式介入俄國內戰麼?現在各方面的角力還在進行,一方面,俄國國內的形勢還不是很明朗,到底哪一方會在內戰中勝出,並奪取全部權力,現在還看不清楚,另一方面,英國、法國正在火燒眉毛的在世界上到處拉攏軍事盟友,共同對德作戰,作為協約國的一員,俄國形勢直接決定著歐洲陸地戰場戰局的發展,因此,英國和法國也在密切關注著俄國局勢的發展,現在我們還是應該等一等,看一看,先將棋局擺好,然後再見招拆招,什麼時候進軍中亞,進軍中亞之後採取什麼樣的分而治之之策,中樞有好幾個方案,但是現在我不跟你講,這裡也不是講話的地方,等你去了北京,進了訓政委員會,就可以看看那些方案,然後再跟我來討論討論其中的細節。”
趙北一番評論,算是結束了關於中亞戰略問題的討論,之後,繼續率領隊伍沿著小河的河岸向上遊前進,直到天快黑,才停止前進,吩咐衛隊架設營帳,設立營地,就在河邊宿營。
天山腳下,離冰川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