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以前他在督政處做事的時候,楊王鵬就認識他,此次從檀香山趕到蘇門達臘,胡漢民是與熊成基等人一起過來的,所以在碼頭那邊楊王鵬也與他見過面。
鄧剛見胡漢民過來,便立刻停止了叫喊,與身邊的同伴一起趕了過去,站在胡漢民身邊,如同一群保鏢。
“胡漢民!你們同盟會到底在搞什麼鬼?我們現在正準備選舉自治局的領袖,你們過來搗亂,是不是想將你們那位孫領袖推舉出來參加競選啊?”
委員中倒是有人認識胡漢民,畢竟他已在南洋這裡呆了一段時間,而且在政治上也比較活躍,認識他的人不少,不過以前胡漢民是在馬來亞活動,蘇門達臘這邊並不是同盟會關注的重點,只是在英國殖民當局將他們驅逐之後,他們才轉到蘇門達臘這邊發展勢力。
“孫先生威望足,也有崇高理想,為何就不能參加競選?再說了,現在選舉尚未開始,而你們的候選人登記程式根本就沒有,這哪裡是選舉麼,這簡直是兒戲,在程式上就不夠完善。”
鄧剛叫喊了幾句,然後眾人起鬨,接著,會場入口處又走來一人,身穿灰布洋裝,頭戴涼盔,不是別人,正是同盟會的那位孫先生。
孫先生畢竟名氣不一般,他人一到會場,會場裡立刻安靜下來,一些不認識他的委員也小聲向旁人打聽此人是什麼來頭。
看到這一幕,楊王鵬更是驚訝,他確實沒想到,這局勢發展到關鍵時候,同盟會卻過來橫插一槓子,而且看樣子,他們是打算下山摘桃子,由他們來繼續領導這裡的華人自治運動。
“此次來南洋,我們不僅是來改組同盟會和鞏固組織的,而且,我們也可能利用這裡的形勢另創一個新局面。”
這句話是熊成基在碼頭上對楊王鵬說過的,當時楊王鵬還不太清楚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是現在想想,楊王鵬突然明白過來,原來同盟會早就對這裡的局勢瞭如指掌,而且似乎也做了相應的部署。
蘇門達臘事變中,同盟會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確實耐人尋味,不過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那支中國海軍的遠洋艦隊,這裡的華人自治運動也不會爆發的這麼激烈,所以,最終由誰來領導這場華人自治運動,目前來看還是一個未知數,關鍵就看中樞那邊到底是什麼樣的立場。
第866章 兩條道路
會場裡紛紛擾擾,華人自治局的委員們大吵大嚷,有的人支援同盟會的主張,有的人則對不請自來的同盟會嗤之以鼻,認為他們是來下山摘桃子的,而且堅持認為,只有中樞政府才是最可靠的後盾,沒有中樞政府的支援,這南洋地區的華人就不可能從殖民列強的統治下贏得尊嚴,而這場相當暴烈的華人自治運動也不會進行得這麼順利。
同盟會是什麼組織?這個問題可不太好回答,因為自從聯合陣線成立之後,同盟會就已經正式消亡了,至於現在的這個“同盟會”,在許多人看來只不過是一幫不肯向聯合陣線低頭的政客組成的一個政治俱樂部,其中的不少成員都是在聯合陣線混不下去的政壇失意人士,所以,他們恢復同盟會的動機是值得懷疑的。
雖然現在的這個同盟會無法在影響力上與老同盟會相提並論,但是至少在南洋地區,這個政治組織還是有不少追隨者的,畢竟,這個政治組織的成員中有不少南洋的華人和華僑,這是一個華僑為主的政黨。
現在,那些支援同盟會立場的人基本上都認為自治局局長的選舉必須遵守基本的原則,多一位候選人就多一份公平的保障,何況原來的那位局長勢力太強,這蘇門達臘地區遍佈他的產業,這樣一個人管理著自治局,多少有些懸乎,畢竟,人都是利己主義佔上風的,難保這位自治局的現任局長連任之後不會利用手裡掌握的權力為其本人和其家族謀求更大的利益與好處,所以,最好是能夠換張面孔,換一位不是本地豪族的人來擔任這個新的自治局局長。
這些支援同盟會主張的自治局委員與那些同盟會的會員一樣,也在會場裡高喊口號,支援將同盟會的那位領袖孫先生推選為自治局局長候選人。
“支援孫先生!將孫先生列為候選人!”
“支援同盟會!同盟會是革命先聲!沒有同盟會,就沒有反清革命!”
“姓秦的下臺!他是奸商!”
“公平競爭!公平競爭!這局長的位子不能由你們本地人一直霸佔著!我們雖然不是廣東人,也不是福建人,可是我們也是中國人!”
“同鄉會不能排外!再這麼下去,這自治局都快成了你們粵幫、閩幫的地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