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發生了莫名其妙的爆炸,到底是否是由軍艦鍋爐引起尚未被證實,可是那些惟恐天下不亂的美國記者卻信誓旦旦的將美國軍艦的爆炸原因歸咎於西班牙人的破壞,甚至有記者說是西班牙人發射了魚雷,好象他們當場目睹了魚雷發射一樣,結果,新聞報道一出,立刻引起了美國公眾的憤怒,於是,一場戰爭就這樣爆發了,可是實際上,直到戰爭結束,也沒人說得清楚美國軍艦為什麼會發生爆炸,毫不誇張的講,美西戰爭的導火線是記者點燃的,至少他們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結合美西戰爭的史實,現在發生在蘇門達臘的所謂‘種族仇殺’事件或許可以暫時打個問號,在蘇門達臘實際控制權力的政府完成調查之前,國際社會確實不宜立即插手此事,因為這難免會使蘇門達臘方面顧慮重重,而且也會使當地的局勢進一步變得撲朔迷離。
大使先生,作為一名長期生活在中國的英國外交官,您或許多少了解一些民間的械鬥,當年前清時候,民間的械鬥是非常常見的,動輒上千上萬人的械鬥又不是沒有發生過,或者是為了爭奪土地和水源,或者是為了歷史上的積冤,民間的械鬥從來都不是新聞,這當然與古代王朝對基層政權控制力度的薄弱有相當關係,但是如果追究更深一步的原因的話,恐怕就要歸咎到社會發展水平與經濟狀況上了,同樣的道理,在蘇門達臘地區,其社會發展水平很低,經濟發達地區只有一些城市,廣大的鄉村依舊是封閉和保守的,所以,在蘇門達臘事變過程中,由於地方政府控制力度的減弱,以及歷史上的積怨,發生一些土著與華人之間的械鬥並不是不能理解的現實,但是如果硬要將這一民間械鬥上升到所謂‘種族仇殺’的高度上去的話,未免就有些削足適履的迂腐了,當地的土著人或許根本就不瞭解所謂‘種族’的概念,或許在當地的土著人看來,一個村莊的居民便是一個種族,而鄰村的村民則是另一個種族,你能將兩個村莊村民的械鬥稱之為‘種族衝突’或者‘種族仇殺’麼?
綜上所述,英國政府所提的這第五條解決方案,似應直接刪去,或者改為由蘇門達臘當局自行組織調查團,查明械鬥真相,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相應的懲處,但是另一方面,在這個問題上,國際社會不應指手畫腳。”
趙北將他的解決方案提出來,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只一下就將英國大使朱爾典給震住了。
朱爾典很快就明白過來,眼前這位一向表現的非常張狂的中國總統顯然一眼就看穿了英國政府的如意算盤,而且立刻決定反客為主,將英國政府一軍。
朱爾典沒有立即接過話茬,他需要認真考慮一下是否將“狂人總統”的解決方案提交英國外交部門,因為在他看來,英國政府很難同意這個修改後的解決方案,即使英國政府勉強同意照此辦理,恐怕荷蘭政府那邊也不會同意如此明目張膽的挑戰荷蘭的殖民利益的行動,調查團的事情還好通融,但是那個所謂“蘇門達臘全民公決”決定未來蘇門達臘政治地位的提議是荷蘭政府無論如何都不會同意的。
關鍵不在於蘇門達臘居民是否願意擺脫荷蘭的統治,關鍵在於這個“全民公決”的行動本身已經從法律上否決了荷蘭統治東印度群島以及其它殖民地的“合法性”,一旦付諸實施,難保不會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今天,或許只是蘇門達臘舉行全民公決,可是到了明天,或許就是婆羅洲、馬魯古、新幾內亞、爪哇等地區舉行足以決定荷蘭東印度殖民地前途的“全民公決”,甚至可能會使英國、法國等歐美殖民強國的殖民地出現獨立思潮,而這,顯然是不符合英國利益的。
由此可見,這位“狂人總統”或許根本就沒有誠意和平解決中荷之間的艦隊對峙危機,他或許更願意透過武力手段達到他的目的,而這個目的與當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美國發動美西戰爭一樣,除了奪取敵國的海外領地之外,還想借戰勝之機揚國威於域外,為國家的崛起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個基礎絕對不是和平談判可以奠定的。
要想讓一群對手認識到你的實力,最好的辦法不是向他們吶喊,而是揮舞拳頭,將一名實力最弱小的對手擊倒,這樣,就可以使其他對手對你產生一絲敬畏,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是這麼回事,所有新強國的崛起都以舊強國的戰敗為先決條件。
朱爾典很肯定,面前這位“狂人總統”正打算這麼做,而他選定的目標就是荷蘭,顯然,上次的中日之戰,這位軍政強人並不覺得非常滿意,他似乎想透過擊敗一個歐洲國家來顯示中國的力量,就像當年日本擊敗俄國一樣,用歐洲的血染紅亞洲的軍靴。
實際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