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3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見總司令臉色不善,趙爾巽伸出手抄起那封電報。

那電報雖是官樣文章,可是字裡行間透露的意思卻是很清楚明白的:

“甲午以來,朝綱不振,雖有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然則國勢日見頹廢,清室之覆實非人力可以挽之,戊申戰起,南方諸君崛起於布衣,犯險於干戈,所為者‘扶漢滅清、創立共和’而已,如今清室既覆,五族共和,雖是鼎革氣象,然則諸事繁雜,內憂外患,非上下一心、五族協力不足以拯國勢之危殆。

承蒙國民信賴,袁某暫僭總統之位,值此危急存亡之際,亦覺如履薄冰,每日戰戰兢兢,無時無刻不以國民之福祉為己任,無時無刻不以共和政體之穩固為要務,贊成共和者,必服之以德,敵視共和者,必脅之以威,鋼柔兼濟方為治國之良策。

前電所謂委任趙氏兄弟主政川西之說確非袁某一時興起,實乃深思熟慮之舉。共和政府肇建以來,迫於情勢,袁某不得不倚仗兵威,削平反側,建國戰起,南北戰亂不息,干戈不休,國民苦於兵燹久矣,袁某每念及此,無不戚然於胸。四川本是天府之國,然則徵川之戰已逾一月,建國第二軍連戰皆捷,各處宵小已膽寒震恐,兵威所及,無不俯首聽命,此時正是以德撫眾之良機,所謂‘鋼柔兼濟’正在此時。

趙爾巽、趙爾豐雖為旗人,然則一人反正在前,一人舉義於後,絕非冥頑不靈之輩,川邊、青藏向來不服王化,各處土司、頭人只對喇。嘛言聽計從,對清室尚且敷衍以對,遑論共和政府?趙氏兄弟主政川邊先後數年,改土歸流、創辦新學、修建工廠、興辦礦業,諸般新政有條不紊,觀者讚譽,惠者膜拜,如今二人既已歸順,焉有不用之理?四川光復,共和政府仍將推行新政,所謂‘川西都督府’者,正是為推行川邊、青藏新政所設,新政之事頗為棘手,焉有舍熟手而就新手之理?……”

看著這封洋洋灑灑數千字的電報,趙爾巽本來懸著的心頓時放了下來,將電報放在石桌上,不緊不慢的哼了哼。

“袁項城倒是穩重之人。”

“少東拉西扯!問你話呢,你跟袁世凱有什麼勾結?你們唱得是什麼戲?”

不等總司令發話,衛隊長田勁夫已搶進涼亭,指著趙爾巽的鼻子呵斥了一句。

“唱得什麼戲?若論唱戲的本事,只怕袁項城和老夫加起來也沒總司令唱得好,蘄州事變之後,老夫可是看清了總司令做戲的本事,若把袁項城比做是那白臉的曹孟德,那麼總司令就是那唱了白臉又唱紅臉的孫仲謀了,區區幾封通電,就把這天下的民氣聚攏到了一起,什麼時候問鼎天下,似乎只在總司令一念之間而已。”

“過獎了,過獎了。我跟足下不同,不能相提並論的,足下唱得是官場戲,我唱得是國家戲,足下看重的是私利,我看重的是公義。”

向著趙爾巽數落幾句,趙北臉色一沉,在石凳上坐下,言歸正傳:“你別東扯西拉,老實回答我的問題,為你和袁世凱拉皮條的是不是英國人?這可是關係到你一家老少前途的問題,想好了再回答。”

趙爾巽說道:“凡事有利必有弊,閣下反英、反日,固然讓那些沒見識的百姓扯著嗓子叫好,然而英國人又豈是好招惹的?想必閣下也知道,老夫的巡防營裡有不少英國造的洋槍,那就是英國人送來的,前後送了五千多杆,還有幾門大炮,英國人就是為了報復。若我是閣下,現在就該好好琢磨琢磨以後怎麼跟英國相處,民氣固然是好,可是如今世道變了,洋槍洋炮可比民氣厲害多了,當年義和拳心氣兒比你還高,可不照樣被洋人打垮了?”

“這麼說起來,在你和袁世凱之間拉皮條的果然是英國政府!”

趙北冷笑,趙爾巽的官場老狐狸形象頓時潰滅,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隻披著狐狸皮的耗子。

說到底趙爾巽的見識不過而而,總司令借“蘄州事變”大做文章,固然是為了聚攏民氣、民心,但這並非唯一目的。

趙爾巽與袁世凱一樣,他們都侷限在這個時代,眼光永遠無法超越這個時代,甚至無法超越這個國家的國境線。

只要眼光比不上總司令,他們就永遠落在下風!

趙爾巽被總司令笑得有些發冷,壯著膽子說道:“英國人不過是希望總司令不要發瘋,現在英國政府是大人不計小人過,若是將英國人逼急了,當年庚子之變只怕是要重演了,英國不比日本,英國是日不落帝國,財大氣粗,只伸出一根手指就能把你掀翻。”

“行了行了,別賣弄你的學問了。”

趙北擺了擺手,阻止趙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