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教了一番革命教誨。
“這革命就那麼簡單?王捕頭平時不是挺風光的麼,怎麼叫人拿槍一指就蔫了?”
拿著革命軍的革命傳單,旅店的掌櫃百思不得其解。
當晚入夜之後,銅梁城裡傳來密集槍聲,團防局、縣衙均被人點燃,大火熊熊,映紅了半座城,混亂持續了整整一夜,次日天亮之後才恢復平靜,雖然官府拼命彈壓,可訊息還是迅速傳遍全城。
一支不知從什麼地方開來的隊伍混進了銅梁城,不僅開啟縣獄釋放了數百名囚犯,而且還火燒縣衙、團防局,然後用炸彈炸開了城門,裹挾著那些囚犯衝出城去,走的時候還將存放在團防局裡的數百杆洋槍洗劫一空,混亂中銅梁縣令和縣丞的腦袋被人掛上了城門,而那幾顆原本懸掛在那裡的建國軍探子的人頭則消失得無影無蹤。
只是根據那支隊伍拋灑在街道上的傳單的落款,人們才知道了那支隊伍的身份:共和軍。
“共和軍殺來了!”
流言不徑而走,人心更是惶惶,幾天之後,一支隊伍扛著紅旗開到城下,架起一門土炮,揚言攻城,銅梁署理縣令立刻扔了頂戴,命人在城頭豎起一面紅旗,宣佈銅梁易幟,歡迎革命軍進城。
革命軍進城之後,城裡的百姓這才得知,這支隊伍根本不是正牌的革命軍,純粹就是由會黨、馬幫、袍哥組成的一支濫隊伍,人數不過區區一千多人,而領頭的那位“司令”只是鄉間一間小旅店的掌櫃,至於他手下的那些管帶、隊官,許多人都是在他店裡投宿的馬幫販子、袍哥人家。
這位掌櫃司令在城裡風光了幾天之後,清軍的反擊部隊就殺到了城下,毫無意外的,這支只有土炮的革命軍戰敗了,於是銅梁縣城再次易手,城頭飄揚起了龍旗,至於司令和他的那些部下們,則在兵敗的第一時間帶著那位反正的署理縣令逃走了。
銅梁城的革命戲並不是孤立上演的,實際上,在同一時期,重慶府的各縣、各州均發生了同樣的“革命”,在重慶光復的激勵下,五花八門的革命政府在各地建立起來,只不過有的旋即倒臺,而有的則幸運的堅持到了共和軍部隊趕到。
或許,這就是革命時代最好的註腳吧。
第153章 戰局
川中春來早,相比北方,四川溫暖溼潤,冬天來的遲,春天到的早,當北國還是滿目蕭瑟的時候,四川已是一片青翠,尤其是川南一帶,唐朝的時候這裡可是荔枝的產地之一,雖然現在氣候已比唐朝冷了許多,荔枝林早已消失,但氣溫仍是比其它地方高得多。
剛剛經歷過戰火洗禮的重慶已在初春的暖風中甦醒過來,江邊的垂柳、桑樹正賣力的抽著嫩芽,遠處的江面上幾艘帆船揚帆而行,向下遊緩緩駛去。
幾艘蒸汽船停在朝天門碼頭,都拋了雙錨,但煙囪裡卻在冒出淡淡黑煙,為這座古老的山城增添了一絲工業化色彩,船尾飄揚的那幾面鐵血共和旗表明,它們隸屬於共和軍輜重部隊。
作為這支革命軍隊的締造者,總司令趙北就住在那艘代用小炮艦“楚甲”號上,像當初住在巡洋艦“海琛”號上時一樣,這艘小軍艦就是現在共和軍的總司令部所在,當然,關於總司令的駐蹕地點,這屬於軍事機密,只有極少數高階軍官知道,重慶的百姓們大都以為趙總司令現在正住在知府衙門呢。
天還沒亮時趙北就已起床了,在甲板上跟著警衛營長田勁夫打了一陣長拳,活動了一下筋骨,吃過早飯之後,便又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工作當中,繼續為中國的強盛出謀劃策,指點江山。
重慶光復之後,西征的軍事行動可以說已告一段落,部隊連續出擊,急需休整,軍需物資也需要補充,傷兵要送回湖北,新兵要及時補充到部隊中去,而且經過前期戰鬥,總參謀部全體成員一致認為,當初制定的一個月平定四川的計劃過於樂觀,四川清軍仍有一些戰鬥力,而且趙爾巽頑抗到底的企圖沒有改變,戰爭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為適應長期作戰,共和軍需要更改作戰計劃和行軍方向,正好可以趁著在重慶一帶休整的時機調整一下部隊的序列,另外再從湖北調一個步兵師入川增援,增強西征軍實力,爭取儘快結束四川軍事行動。
除了軍事之外,民政工作也不能馬虎,方經大戰,川東、川南一片混亂,各地會黨雖然舉著共和旗號,但不能指望這些江湖好漢能夠承擔起建設共和的重擔,各地軍政分府必須儘快消化完畢,該收編的收編,該遣散的遣散,絕不能眼睜睜看著四川成為袍哥天下,目前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從湖北調集民政官員和後備幹部,來四川指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