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2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為嚴重事件,為此甚至不惜得罪英國,難道英國人會容忍?”

“萬國紅十字會的報告披露後,國際輿論對帝國很不利,尤其是美國、德國的輿論界藉機落井下石,對帝國的政界和軍界大肆攻擊,已經影響到了帝國的軍購談判。考慮到國際影響,帝國內閣建議慎重處置,必要時可以做出和解姿態。至於英國政府,當然非常憤怒,不過目前的輿論形勢下,英國政府似乎並不打算做出強硬反應,英國公使朱爾典正在攛掇袁世凱解除趙北的職務,另換一個親英派人士主政湖北和四川。”

“元老們的意見呢?”

“元老的意見並不統一,山縣有朋閣下和松方正義閣下是主張強硬對待的,但伊藤博文閣下和西園寺公望閣下堅決反對擴大事態,桂太郎首相雖然傾向山縣閣下的意見,但相比之下要謹慎一些。由於現在帝國的關注重點在朝鮮和滿洲,所以多數元老主張謹慎處置,強硬派只是少數。”西澤公雄心有不甘的嘆了口氣。

作為一個“泛亞細亞主義”者,西澤公雄和多數日本政客一樣,無時無刻不在做著獨霸東亞大陸的美夢,但是和那群因為日俄戰爭的勝利而不知天高地厚的軍人政客相比,西澤公雄多少還是保留著一絲冷靜的。

現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從國際政治而言還是從國內政治來講,都不是日本向中國擴張勢力的好時機。

因為掣肘太多,顧慮也太多。

第167章 租界(下)

自從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藩閥集團與政黨集團就一直互爭短長,各自拉攏一批追隨者,對日本政府施加影響,在這種政局之下,日本的對外政策出現了分歧,以長州派首腦山縣有朋為代表的“陸進派”主張向朝鮮和中國擴張,執行大陸戰略,以軍事行動為主要擴張手段,而以憲政派代表人物伊藤博文為首的“海進派”則主張向海洋擴張,學習英國執行海洋戰略,取得在中國沿海地區優勢的同時向東南亞進軍,以經濟擴張為主,軍事手段為輔,如果國際局勢和國家實力允許,必要時可以採取武力手段驅逐東南亞的歐美勢力。

因為戰略目標的不同,兩派的外交傾向也截然相反,“海進派”因為將戰略目標鎖定在東南亞,所以他們主張與俄國結盟,以滿洲交換朝鮮,然後全力經營南方,兼顧中國沿海地區,但“陸進派”卻堅持認為日本與俄國必須進行一場陸上戰略決戰,以此奠定在東北亞的戰略優勢,所以他們強烈反對與俄國結盟。

兩派爭鬥了多年,最終一場日俄戰爭結束了爭論,隨著日本軍隊的獲勝,“大陸戰略”壓服了“海洋戰略”,日本政府開始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到了東北亞地區,並於1907年制訂了《帝國國防方針》和《帝國軍隊之用兵綱領》,正式確立了“陸主海從”的戰略思想,將朝鮮和中國東北地區確定為下一步擴張的主要方向。

但是複雜的政治鬥爭不是一紙綱領就能平息的,在“陸進派”和“海進派”的影響下,日本陸軍和海軍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於日本這個新興的小列強來說,那有限的軍費不可能同時兼顧陸軍和海軍,只能向其中一派傾斜。雖然日本政府確立了戰略目標,但是由於那獨特的元老政治,它的軍費撥款在日俄戰爭結束後就一直由海軍派佔優,陸軍為此忿忿不平,軍費的不足,再加上元老伊藤博文、西園寺公望等人的刻意安排,日本陸軍一直未能完成《帝國國防方針》中確定的二十五個常備師團的組建。

這恐怕也是日本政府對“蘄州事變”瞻前顧後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現在的日本陸軍力量,很難保證在短期內結束對華戰爭,中國的國土太遼闊了,縱然日本陸軍能夠輕易戰勝中國的軍隊,但卻不能保證能夠保有勝利果實,一旦中日開戰,北方的俄國絕不會放棄這個南下的好機會,美國、德國恐怕也不會眼睜睜看著日本獨吞中國,到了那時候,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再來一次日俄戰爭,不過這一次的戰爭歐美列強會站在哪一邊就不好說了。

國際局勢和國內政治兩方面加在一起,決定了日本在蘄州事變的問題上只能採取慎重行動,任何過火的行動都將遭到日本穩健派政客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知道,列強在中國達成的均勢一旦被日本打破,日本就會成為過街老鼠。

但是自從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本軍部的力量得到了空前加強,軍人已成為國民的偶像,他們對政治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現在的日本政府只能透過山縣有朋那樣的軍方元老控制住這頭越來越瘋狂的戰爭猛獸,誰也不知道當這些明治元老謝世之後這頭戰爭猛獸能否繼續聽命於日本政府,這頭猛獸的用途是為日本的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