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3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外眺望了兩眼,打發田勁夫去瞧瞧那些被販賣的奴隸,隨後坐下,詢問傅華封。

“老傅啊,剛才聽他們說什麼‘大雪山’,那是什麼地方?”

“就在雅州府東部,和西邊的嘉定府緊挨著,打箭爐就在那大雪山一帶,那裡靠近大渡河,山高皇帝遠,土司、頭人不少,那兩人雖然是大雪山過來的,但到底是哪個土司的手下,卻不知道。剛才那掌櫃稱其中一人為‘卓窩’,那卻不是人名,而是官名,相當於咱們漢地的縣令。奇怪,那大雪山與富順相隔遙遠,中間隔著一個嘉定府呢,即便是坐船從川江過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些土司的人這麼老遠過來就是為了販幾個奴婢,再買點鹽回去,派他們過來的這位土司當真是怪人。”

“確實有些奇怪。犍為縣不就在嘉定府麼?那裡也是井鹽產地啊,而且就在川江岸邊,那個土司為什麼不就近購鹽呢?”

趙北摸了摸臉上的狗皮膏藥,突然想起一事,說道:“打箭爐就在那大雪山一帶?趙爾豐當年在川邊改土歸流搞新政,不就是以打箭爐為駐地麼?怎麼那裡的土司還這麼囂張?”

傅華封嘆了口氣,說道:“掌櫃的有所不知,川邊土司起源於元代,歷經元、明、清三朝,僧俗一體,所謂根深蒂固,哪有那麼容易就改土歸流的?此次清廷改土歸流,固然廢黜了一批土司,可那多半都是實力弱小的,真正有實力的土司還是沒敢動,乾隆年間的大小金川之亂可是讓清廷吃了不少苦頭,當年還是國力強盛的時候,如今風雨飄搖,哪裡還敢動硬茬子?所以啊,前幾年趙爾豐在川邊辦新政,這改土歸流也是喊得厲害,真要是改得徹底,那就不是一兩萬巡防營可以彈壓的了。再說了,趙爾豐也沒在打箭爐呆多久,折騰了小半年就去了更西邊的巴塘,打箭爐的土司一見巡防軍拉走,就故態復萌,那地方山高皇帝遠,承平年間尚且不易治,何況是如今這種亂局了。”

“原來如此。”

趙北恍然,不過清廷不敢動土司裡的硬茬子,並不代表總司令不敢,川邊、藏邊的土司之所以囂張,關鍵不是什麼僧俗一體,而是他們的身後站著英國人,但是歐洲大戰一觸即發,英國人又能支援他們多久呢?

這時田勁夫匆匆奔回茶館,走到趙北身邊,先向那兩個正在喝茶的土司手下望了一眼,然後小聲說道:“司令,那外頭的奴隸娃子可不是土著民,那都是漢民,男人是趙爾豐川邊巡防軍裡的兵丁,女人只怕是隨營眷屬。”

“什麼?”

“咣啷!”

趙北微微一驚,身邊的傅華封卻沒有總司令那麼好的定力,心神俱震之下,失手打爛了那隻細瓷茶盞。

不過,他們兩人都在同一時間想起了同一件事。

第219章 孤軍(上)

趙爾豐的川邊巡防軍有一兩萬人,是抽調四川各地巡防營編組的精銳部隊,這支部隊的使命就是與川邊、藏邊土司武裝作戰,以保證新政的順利實施,並策應駐藏大臣,震懾西南邊陲,“戊申革命”爆發後,接到趙爾巽的求援信,趙爾豐立即率領部隊星夜兼程從巴塘駐地趕往成都,但由於沿途遭到土司、寺廟武裝截擊,這支巡防軍行動極其緩慢,一路走一路打,好不容易趕到打箭爐,卻糧草用盡,不得不在打箭爐停止前進,就地籌集糧草,但沒等他們籌集到足夠的糧草,成都已宣告光復,趙爾巽投降,這支部隊就成了一支孤軍。

如何處置趙爾豐的這支孤軍成為擺在共和軍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成都光復後,共和軍總參謀部曾召開專門的軍事會議討論此事,綜合各方面意見,趙北決定雙管齊下。

一方面,利用趙爾巽與趙爾豐的兄弟關係動之以情,勸降趙爾豐。在“川漢路款虧空案”被正式揭露的前一天,趙北就命趙爾巽寫了封親筆信,由幾名趙府的長隨帶著這封信前往打箭爐面見趙爾豐,勸說他率軍投誠,與這幾名趙府長隨同行的還有幾個趙爾豐軍中的馬弁,這些人是前些時候奉命趕回成都向趙爾巽請糧請餉的,但是未等趙爾巽派出部隊護送糧草,共和軍就已攻到成都,這運糧接濟一事也就此作罷,這幾個趙爾豐的馬弁也被困在成都,現在他們才得以趕回川邊。

另一方面,考慮到趙爾豐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現,以及川漢路款虧空案的影響,趙北也沒有將全部希望放在趙爾巽的那封勸降信上,如果對趙爾豐無法動之以情的話,那麼就必須脅之以威。成都光復之後,趙北一面派柏文蔚率領第一師南下資州、嘉定、敘州,一面也派出第二師的張立誠旅向西南方向挺進,以便光復邛州、眉州,張旅一路進展順利,不費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