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勝利,日本軍部勢力成功的將自己塑造成國民偶像,軍人的地位隨之提升,並取得了政府裡的力量平衡,汲取了這個經驗,現在,日本軍部變得格外好戰,兩年前,朝鮮半島的反日大起義爆發之後,日本軍部之所以無視國內財政窘迫局面而一意擴大戰爭規模,也正是出於這種好戰心態。
但是,隨著朝鮮反日大起義戰爭的持續,日本軍部不僅沒能迅速平定朝鮮愛國者的反抗,反而將整個日本拖進了戰爭的泥潭,戰爭費用的居高不下,士兵傷亡的逐漸增多,來自國際方面尤其是中國、美國、德國等國的輿論譴責,都使日本國民不滿情緒激增,一開始,日本國民是指責政府沒能很好的任用殖民官員,導致朝鮮民族情緒激化,但是後來,隨著戰爭的僵持局面的到來,日本國民開始將矛頭對準了日本軍部,指責軍部指揮無能,而另一方面,在前幾年的經濟蕭條中日益強大起來的日本左翼力量也加入了這場角逐,反戰呼聲日益高漲,這一切都使日本政府和軍部左右為難。
朝鮮是日本最重要的殖民地,如果從中日甲午戰爭結束算起的話,日本政府已經在朝鮮半島苦心經營了十多年,如果現在不能迅速平息朝鮮人的反抗,將朝鮮半島重新納入日本的殖民統治的話,不要說是日本政客,便是日本國民也絕不會答應,但是另一方面,由於戰爭遲遲不能結束,日本政府的大量精力和財力都被消耗在與朝鮮反日遊擊隊的較量中,如此一來,日本政府不僅無法向國民交代,也無法專心處理國際事務,就連一直不肯放鬆的對中國的經濟滲透工作也遭到了牽制,這對於日本帝國來講是很不利的,而且國內的經濟發展也開始向軍事工業畸形傾斜,少數財閥從戰爭中獲取鉅額利潤,但是多數國民的生活水平卻明顯下降了。
工人的罷工,學生的罷課,商人的罷市,小販的暴動……這兩年的時間裡,這些使日本政府難堪的事件比比皆是,國民的情緒越來越難以控制,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發展為革命,當年,因為對日戰爭的失敗,沙皇俄國就爆發過一次席捲全國的革命,而考慮到左翼力量的增強,日本政客普遍有一種危機意識。
確實,朝鮮反日大起義剛開始爆發的時候,日本國內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竟會持續兩年之久,多數日本人認為,只要軍隊開到,排槍一放,那麼,那些朝鮮的烏合之眾就會像以前的歷次反抗一樣一鬨而散,但是日本人無論如何也料想不到,在朝鮮半島,他們竟遭遇了當年英國軍隊在南非遭遇的那種游擊戰,而且,相比南非布林人的游擊戰,朝鮮人的游擊戰更為靈活,而且在地形方面更有優勢,更為重要的是,朝鮮的游擊隊有理論指導,而他們的戰術來源就是那本《游擊戰》小冊子。
《游擊戰》,據說這本戰術小冊子就是那位中國的總統趙北主持編撰的,在那上頭,許多戰術都是讓人瞠目結舌的,麻雀戰、地道戰、破襲戰、騷擾戰……諸多名目讓人眼花繚亂,相比南非布林人的反英游擊戰,朝鮮人的反日遊擊戰顯得格外靈活,朝鮮半島上的日本殖民軍確實遭遇到了一種全新的戰術。
為了研究反制游擊戰的戰術,日本人將《游擊戰》翻譯成日文,軍方在研究,民間也在爭論,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摸索,日本軍部最終找到了有效的對抗戰術,於是,朝鮮半島立刻變成了廢墟和殺戮場,因為日本軍人發現,消滅游擊隊的最好手段就是消滅平民。
但是要想在短時間裡消滅所有的朝鮮平民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在國際上影響太惡劣,所以,日本政府和軍部裡的不少人都認為,應該對朝鮮的反日力量來一個釜底抽薪,斷絕其後勤供應,尤其是槍支彈藥的供應。
中國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一直在向朝鮮反日勢力供應武器,這是日本軍部早就洞悉的事實,但是由於日本政府的謹小慎微,日本軍部一直不可能採取任何有效而迅速的措施斷絕朝鮮反日遊擊隊的武器供應,為此,日本元老、軍部高層都非常無奈。
但是現在,隨著日本國內政治局勢不穩跡象的加劇,日本政府終於解除了套在日本軍部頭上的“枷鎖”,同意了日本軍部“釜底抽薪”的計劃,而這個計劃就是“東北亞危機”。
現在,“東北亞危機”已發展到高潮時期,中國與日本都在摩拳擦掌,如果中國中樞政府不肯在扶持朝鮮反日勢力的問題上做出“令人滿意的讓步”的話,那麼,誰也不能保證就不會爆發戰爭,而一旦戰爭爆發,日本軍部就絕不會再允許被那幫國內政客指手畫腳了,它決心藉此機會進一步加強軍部勢力,甚至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由軍人組織完全的戰爭內閣,將那幫日本國內的憲政派一腳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