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味也更濃,現在這個時候,英國政府是很難從歐洲事務中抽出身來干涉中國與日本的戰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就在最近,巴爾幹地區正在醞釀一場戰爭,而今天四國駐華公使之所以來拜訪民國總統,也正是為了此事,他們都想弄明白中國現在的外交政策到底是什麼,到底是否真打算跟日本來一場東北亞戰爭,畢竟,歐洲似乎也要打仗了。
作為近代的“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地區自從普法戰爭結束之後基本上就沒怎麼太平過,1908年因為“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爆發的一場革命,巴爾幹地區就迅速出現了危機,“波斯尼亞危機”,趁著奧斯曼帝國的混亂,德國的盟友奧匈帝國正式吞併了被它“託管”了二十年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而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的“保護國”保加利亞也趁機宣佈獨立,而這之後,為了防備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報復,保加利亞立即在邊境地區集結軍隊,兩國大戰一觸即發,後來是因為沙皇俄國的干涉才最終避免了戰爭,俄國是用放棄奧斯曼帝國戰爭賠款為條件,換取了奧斯曼素丹對保加利亞獨立的承認,在這場巴爾幹危機中,俄國雖然和奧匈帝國一樣彰顯了大國風範,但是這種在外力作用之下的“和平”註定是脆弱的,一旦有個風吹草動,這種“和平”局面就無法維持了。
1910年,奧斯曼帝國控制的馬其頓地區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民族與宗教衝突,巴爾幹地區的“和平局面”就此打破,而隨後爆發於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