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古人以之照明,亮度遠勝植物與動物油脂。
到了清朝末年,當地人仍利用玉門的石油照明,左宗棠率軍西征之時,得知此事,遂親往檢視,並特意取了些樣品,轉往沿海地區請識貨之人辨認,最終確認為石油,而且據說還曾將樣品送往德國,請德國技術專家進行化驗,被證實為優質石油,而且也正是這個緣故,德國商人認為中國的甘肅地區可能存在油田。
左宗棠雖然有心開採玉門油礦,但是最終因為技術以及運輸問題無法解決而只得作罷,玉門油礦就這樣與工業時代失之交臂,直到滿清王朝覆滅前夕,玉門油礦才跟著陝西延長油田一起重新進入商人們的視野。
最早打陝西延長油田主意的是外國商人,就是那位德國退役上校漢納根,這個曾經在北洋水師服役的陸軍軍官對於海戰或許並不在行,但是對於商業事務,他一向很有眼光,當他得知中國陝西延長地區的百姓用一種黑色液體燃燈、制墨之後,他就專門趕去延長地區,親自檢視之後,他認定那種所謂的“黑色液體”就是石油,而且儲量相當可觀,漢納根上校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可是他很快發現,油田所在地是座書院,這在理論上屬於官產,私人不可能開採,但是這難不倒漢納根,他巧妙的利用當地兩個縉紳向地方官府遞交了開採申請,只不過,當時正好趕上清廷辦“新政”,陝西已設立了礦務總局,他們不許旁人沾手,不僅如此,當時的陝西巡撫是對商人沒什麼好感的旗人升允,結果,這延長油田的開採計劃就此擱置下來,洋人開採不成,華商也沒開採成功。
這麼一擱置就擱置到了民國,清朝完蛋了,共和制度確立起來了,中樞扶持工業和商業,於是,漢納根又動起了腦筋,但是問題在於,當時的北洋政府對德國商人沒什麼好感,最終與中樞政府進行協商的是英國商人,不過英國商人最後也偃旗息鼓,因為北洋政府倒臺了,聯合陣線掌握了中樞權力。
這一下,漢納根信心滿滿的直接找到了聯合陣線的黨魁、民國的大總統趙北,要總統先生把延長油田交給他這位“老朋友”獨資經營,作為交換,他情願請總統先生入百分之十五的乾股,每年都給總統先生鉅額分紅。
可是總統先生一口謝絕了漢納根的提議,而是建議由中國、美國、德國合資組建一家石油公司,不僅要開採延長的油田,而且還要開採玉門的油礦,並且,不僅要建立油井,而且要建立一座石油提煉廠,主要用於生產汽油、柴油,這生產出來的石油製品也必須優先供給中國中樞政府。在這個合作方案裡,中國商人出資金,分取利潤的一半,德國商人和美國商人出技術,分取利潤的另一半,公平合理,兼顧各投資方利益。
面對強勢的總統,漢納根別無選擇,在仔細權衡一番之後,他同意了這個合作方案,並立即投入了技術,至於美國公司,也及時搭上了這趟陝甘石油事業發展的列車,而且他們都相信,只要與中國商人合作愉快,將來的遠東石油事業未必沒有他們的一份。
延長油田去年就已開始大規模開採,玉門油礦尚未開始商業化開採,目前只有一支中外聯合勘探隊在玉門進行前期的勘探工作,一旦那座石油提煉廠建設完成,玉門的石油也將很快進入商業化開採。
雖然玉門只駐著一支勘探隊,可是中樞不敢掉以輕心,所以,當張立誠率領國防軍129師從青海趕到嘉峪關後,陸軍部立即下達了命令,讓張立誠帶著參謀親自去一趟玉門油礦,評估一下當地的安全形勢,將來,隴海鐵路是要延伸到玉門油礦的。
張立誠是五天前才率領部隊趕到嘉峪關的,他原本是打算與青海的馬家武裝進行一場一邊倒的戰鬥的,可是讓他有些鬱悶的是,或許是中樞的勸降信起到了作用,或許是中樞的力量太過強大的緣故,總之,在陸軍航空兵幾架轟炸機光臨了寧馬、青馬的根據地之後,這兩支頗具實力的地方武裝立即選擇了俯首稱臣,於是,中樞幾乎沒費一槍一炮,就順利的解決了甘肅、青海的地方實力派,不僅收編了當地的武裝,而且也將當地的實權人物都調到了中樞擔任閒職,一切都是那麼的祥和,只有局中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步步驚心。
接到中樞命令,張立誠率領部隊輕裝前進,只用了很短時間就翻越了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嶺,從那涼爽缺氧的高原來到了這炎熱乾燥的河西走廊,告別了高原反應,迎來了滿面沙塵,雖然參謀信誓旦旦的向張立誠保證,在古代,河西走廊是一片綠洲,變成沙漠是最近幾百年的事情,可是張立誠一開始的時候並不相信這種說法,直到此次前去玉門油礦,路過玉門關遺址的時候,他看見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