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先生現在壓力很大,因為到目前為止,他還不能肯定的回答總統他的船廠什麼時候才能建造出中國的第一艘驅逐艦。
對於總統先生和魏瀚總監的心思,漢納根能夠猜出幾分,於是,在與陪同總統參觀軍艦的德國膠州總督特魯邁少將交換了一下眼色之後,漢納根走上一步,站在總統身邊,與總統耳語了幾句。
“總統先生,如果貴國願意與德意志帝國締結軍事同盟條約的話,我想,德國的皇帝陛下一定會很高興的將‘威特斯巴赫’號和‘黑森’號無償贈送給貴國海軍的,因為我們是盟友。”
漢納根說完,又退了回去。
很快,在場的人都發現,總統先生的笑容僵住了。
第543章 關於賊船的選擇
德國人這麼說,其用意是很明確的,那就是催促趙北儘快下定決心,加入同盟國集團,為同盟國集團分擔一些軍事壓力。
如果說前幾年德國拉攏中國的時候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最終拉攏美國的話,那麼現在,對於德國政府而言,無論美國是否願意與德國結盟,只要中國肯與德國結盟,那麼,德國的戰略目的就達到了,至少是部分的達到了,因為現在的中國已不是過去的那個中國,現在的這個遠東人口大國至少具備了“僕從國”的素質,與巴爾幹地區的那幾個小國一樣可以直接利用了。
只要中國加入了同盟國集團,遠東地區的戰略格局就會為之一變,德國將在遠東地區獲得一個相對穩固的戰略立足點,而且由於中國目前的陸軍實力較強,這個戰略立足點可以支撐較長時間,足以牽制協約國集團的遠東力量。
按照德國軍事部門以前制訂的相關戰略計劃,一旦德國與協約國之間爆發戰爭,考慮到德國在遠東地區的力量過於虛弱,那麼,德國將不得不執行“退縮政策”,把它的遠東陸海軍力量撤回歐洲或者非洲,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等德國擊敗了協約國集團,再來重新奪回遠東利益。
但是這個戰略計劃是以德國在遠東地區沒有戰略盟友為前提製訂出來的,可是現在,隨著中國與德國關係的日益密切,尤其是這位“狂人總統”所表現出來的對德國的推崇情緒,讓德國的戰略家們看到了希望,改變以前的那個“保守戰略”的希望。
如果中國加入同盟國集團,那麼,德國將不必再擔心遠東地區同盟國力量的虛弱,中國的陸軍將成為同盟國戰略棋盤上的一顆重要棋子,雖然這支軍隊未必能夠擊敗英國的遠東盟友日本,但是隻要這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存在於這片遠東的廣袤土地上,那麼,德國將擁有充足的戰略空間實施它的全球戰略。
想象一下,在中國正式與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簽訂同盟條約之後,遠東地區的戰略格局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吧:
擁有了中國陸軍的庇護,德國海軍將進一步加強在遠東地區的活動能力,德國海軍實力遠不如英國海軍,德國海軍建立的目的也不是與英國海軍進行面對面的艦隊決戰,因為那種戰略並不現實,德國海軍也不可能依靠目前的力量很好的保護德國的海上運輸線,所以,一旦與英國的戰爭開始,德國海軍最好的戰略不是尋機與英國皇家艦隊進行一對一的正面較量,而是想辦法以多打少,一口一口的吃掉英國的海軍主力,但是這個戰略的實施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英國海軍必須將力量分散。
要想迫使英國海軍將力量分散,最好的戰略是主動出擊,切斷英國的海上運輸線,而這,正是德國海軍海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施這個戰略,德國海軍不僅建造了襲擊艦,而且也對潛水艇戰術進行了大膽的摸索。
英國是殖民大國,殖民地遍佈世界,也正因此,英國的艦隊需要保護的運輸線太多,如果德國海軍的一支分艦隊能夠以遠東和非洲為基地的話,那麼,印度洋航線和太平洋航線將完全暴露在德國艦隊的炮口下,而英國海軍如果不想失去連線亞洲甚至是美洲的運輸線的話,它必須分出更多的軍艦擺在遠東,以監視德國艦隊,這樣一來,實際上就改變了歐洲的海上軍事力量對比,也只有這樣,德國海軍才有可能找到一口一口吃掉英國本土艦隊的機會。
遠東地區最好的海軍基地只有中國,這個國家的漫長海岸線到處都是可以躲藏軍艦的港口與河口,對於德國海軍的襲擊艦而言,這裡就是天然的隱蔽所。
如果中國與德國結成軍事同盟的話,那麼,德國將把更多的襲擊艦派往中國,在中國陸軍的庇護下躲藏在那大大小小的港汊中,並利用中國那豐富的煤炭資源保障襲擊艦的後勤補給,然後頻繁出擊,活躍在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