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從德國商人手裡轉讓股份和向漢冶萍直接提供貸款這兩個手段,日本逐漸掌握了漢冶萍的行政、人事、財政、工程、基建等管理大權,到了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漢冶萍公司實際上已經被日本政府設立的一個皮包公司“委任經營”了,以致於出現了在抗戰已全面爆發的情況下該公司仍在向日本輸出鐵礦石的怪異做法,真正是在拿中國的鐵礦資源支撐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正因為有這些“先見之明”,趙北才在漢冶萍募股章程上加上了一個特殊條件:所有漢冶萍的股東都不能是日本人,即使日本商人購買到了公司的股份,股東大會也絕不承認他的股東身份,日本商人也絕不會享受任何股東權力,至於以前的日方持有股份,一律凍結,直到“蘄州慘案”交涉結束,再討論日方股份的處置問題。
而且考慮到“反英”立場的必要性,募股章程也同樣否決了英國商人得到漢冶萍股份的可能性,以英國支援日本製造“蘄州慘案”為藉口,禁止英國商人購買該煤鐵聯合企業的股票,至於以前的英方股份,雖然不必凍結,但是不能再隨意轉讓。
這種規定本身是違背自由競爭原則的,自從股票出現在西方金融界,還從來沒有這麼古怪的募股規矩,翻遍經濟學典籍,也找不到支援總司令觀點的論據。
這個時代,資本是絕對自由的,所以,股權的轉讓也應該是完全自由的,尤其是對於像中國這種“公共殖民地國家”更是如此,這就是英國商人的基本商業立場。
更為重要的是,英國商人覺得自己被“歧視”了,自從拿破崙戰爭以來,從來都是英國對別國進行“貿易歧視”,而現在,英國商人也享受到了被別國貿易歧視的待遇。
所以,英國駐漢領事找上門來向總司令提出口頭抗議。不過除了抗議之外,英國政府也確實不好採取進一步行動,因為這個《募股章程》是以股東大會的名義制訂的,按照報紙上的說法,這是“中國商民自覺的愛國行動”。
但是英國政府同樣知道,這分明是“遠東狂人”又一次發狂的反英行動,如果不予以反擊,他或許會採取更加瘋狂的行動。
“對於軍政府的所作所為,我國政府保留採取進一步行動的權力!受英國旅華僑商總會和大英帝國駐華公使委託,在此,我向軍政府提出嚴正警告,希望軍政府不要玩火,大英帝國的容忍是有限度的!”
英國領事法磊斯很正式的向趙北提出了口頭抗議,但是由於目前中英兩國尚未正式締結建交條約,領事先生沒有出示任何書面檔案。
“對於足下的抗議,我不接受!對於足下的警告,我嗤之以鼻!道理很簡單,這些募股細則並不是軍政府制訂的,而是漢冶萍公司的股東大會決定的章程,你們抗議應該去找商會。”
趙北客客氣氣、理直氣壯的反駁英國領事的狂妄,他確實希望現在的英國真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帝國,可是遺憾的是,他很清楚英國真正走下坡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現在的英國還是“日不落帝國”,世界頭號強國,至少表面看上去還是很光鮮的。
但是為了取得德國的信任,反英姿態現在必須強硬下去,這塊“遠東狂人”的招牌恐怕也必須扛下去。
“閣下作為英國公民,想必也知道國家主權的珍貴。作為中國人,我為漢冶萍公司全體中國股東的愛國熱情感到自豪!現在的中國雖然國力虛弱,主權殘缺,但是毫無疑問的一個事實是,自從共和革命以來,中國民眾的民族與國家意識正在興起,中國正在由中世紀國家向現代國家大步邁進!正是在這種歷史關頭,日本政府和軍部悍然挑釁,製造‘蘄州慘案’,殺傷中國無辜民眾,實在是對現代政治文明與國際公法的公然藐視!在日本政府就‘蘄州慘案’進行正式的道歉之前,中國民眾絕不會允許日本商人購買漢冶萍公司的股權!
至於英國商人,在我看來,完全是被日本連累,現在英國是日本的盟國,日本之所以至今對‘蘄州慘案’持強硬立場,視我中國公民之生命財產為無物,正是由於英日同盟的緣故!所以,若想在中國市場發揮更大作用,還是請英國政府採取必要措施,對日本政府施加壓力,促使其轉變頑固立場,向中國軍民道歉!當然,如果英國現在就宣佈解除英日同盟條約的話,中國民眾對英國的看法將完全改觀,不要說英國商人入股漢冶萍公司了,便是中英結盟也不無可能!”
“在我看來,中英結盟之事完全沒有可能。閣下好自為之!”
英國領事碰了一鼻子灰,心有不甘的悻悻而去,走出總司令部時回頭望了眼站在門口的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