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他的部隊已擴充到了六千餘人。
駐守遵義城的是貴州“耆老會”在當地收編的一支烏合之眾,從來就沒有真正打過仗,而且僅僅只有一千餘人,勢單力薄,一望見那鐵血共和旗,軍心就已散了,在城頭上放了幾陣亂槍之後便扯旗南遁,向貴陽潰散而去,遵義城就這麼攻克了。
拿下遵義城後,章裕坤讓部隊在城裡休整了一天時間,並利用這個機會整頓那些收編過來的雜牌部隊,將其作為留守遵義的主要力量,次日,章裕坤率領第六旅離開遵義城,繼續向南挺進,兵鋒直指貴州省垣貴陽。
按照總參謀部制訂的作戰計劃,第六旅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趕到並拿下貴陽城,儘快穩定貴州局面,以便從側翼對湖南實施戰略包抄。
實際上,第六旅的出擊比湖南第五師更早,按照總參謀部的進軍方案,貴陽應該比長沙更早落入共和軍掌握。
但無論是制訂作戰計劃的總參謀部,還是執行作戰計劃的章裕坤,都低估了此次進軍的困難程度,實際上,第六旅進軍的最大阻力不是來自於敵軍,而是層巒疊障、連綿起伏的貴州地形,再加上前幾日連降暴雨,本就難行的山路被山洪沖毀,第六旅幾乎變成了工兵部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進軍速度自然是快不了。
再加上路上零星敵軍和土匪武裝的騷擾、抵抗,第六旅已比預定的進軍方案晚了整整兩天時間,章裕坤心急如焚,但又無可奈何,只能咒罵這糟糕的地形和山路,咒罵那將整修道路的工作交給大自然的滿清朝廷和官府。
考慮到進軍貴陽需要長途跋涉,沿途沒有補給站,章裕坤決定多帶輜重,並特意加強了炮兵力量,在原有的兩個炮兵營的基礎上再加強一個山炮連和一個重迫擊炮連,重火力較強,應付貴陽之敵綽綽有餘。
離開遵義之後,章裕坤率領部隊一路往南,途中在息峰打了一場攻堅戰,擊潰千餘守軍,之後的進軍途中就沒再遇到象樣的抵抗了,昨天抵達貴陽北部的一個小鎮沙子坡,意外的追上了那支在息峰潰散的黔軍,一個漂亮的迂迴包抄,俘虜了其中大半,還救出了幾個共進會貴州軍政府的文武官員,有他們帶路,第六旅尋找到一條小道,避開可能的阻截敵軍,從西北方向包抄貴陽,進軍速度總算是加快了少許,但仍遠遠落後於總參謀部制訂的進軍日程。
之所以要趕著去貴陽,除了消滅那裡的貴州“耆老會”之外,另一個目的是搶在共進會部隊趕到貴陽之前控制貴州省垣。
此次湘黔事變,共和軍雖然打的旗號是“保衛革命軍政府”、“為共進會同志主持公道”,但是這並不代表趙北會將吞下去的湖南、貴州再讓出來交給共進會,湖南、貴州必須由共和軍控制,這才是此次進軍湖南、貴州的真正目的,就算是拿下了湖南、貴州,共進會也與這兩個省的軍政權力無緣了,趙北將成為這兩個省份的新主人,並站在這裡眺望雲南、廣西。
共進會雖然在湘黔事變中遭到了重大損失,但是並沒有輸得一乾二淨,他們在雲南北部和廣西北部還有一些較有戰鬥力的部隊,趙北以“討逆軍總司令”的名義釋出了對湘黔兩省立憲派的討伐令後,雲南、廣西兩省的共進會殘餘部隊也同時出發,兵分兩路,分別向貴州、湖南挺進,由於他們的部隊中有不少都是貴州、湖南籍,這進軍的速度也相當的快。
所以,無論是湖南的第五師,還是貴州的第六旅,都必須趕在共進會部隊抵達之前獨自拿下長沙、貴陽,將省垣佔領之後,才能在戰略上佔據優勢,為總司令入主湘黔鋪平道路。
而這,也正是趙北為什麼要親自趕到長沙“視察”的主要原因,他必須親自趕去看看,才能決定是否用激烈的手段拿下長沙,如果能夠不戰而下,那麼湖南的問題將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解決,而湖南的憲友會也可以“廢物利用”,至於貴陽的耆老會,總司令的命令卻是冷冰冰的,那就是:勿使一人漏網。
“勿使一人漏網”,這意思就是斬草除根,作為軍人,章裕坤知道“軍令如山”的道理,所以,此次進軍貴陽,他是帶著軍事法庭的,這個軍事法庭就是專門用來殺人的。耆老會當初殺害了貴州都督焦達峰,現在,共和軍的革命同志要用耆老會眾紳的人頭來祭奠烈士了。
但是如果不能迅速佔領貴陽,這軍事法庭恐怕也派不上用場,章裕坤心中的焦慮便是由此而來。
“啪!啪!”
兩聲清脆的槍響,讓這支正在行軍的部隊停止了前進,士兵們紛紛散開,取下肩上的步槍,向槍聲傳來的方向張望。
章裕坤只是將手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