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戰了,便是仰攻山頭也做不到,所以,剛才山炮一響,羅魁就帶著百餘親信逃跑了,剩下的人群龍無首,自然也是作鳥獸散。
至於與羅魁匪軍對陣的那支扛著十八星旗的部隊,確實是共進會的人馬,不過卻不是從雲南打回貴陽的,而是黔變之後退守於此的革命聯軍殘部,他們已在山上堅守了十多天時間,正當彈盡糧絕的危急關頭,共和軍第六旅及時趕到,從背後給了羅魁匪軍突然一擊,這支共進會的部隊才算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命運。
實際上,這兩支敵對的部隊已經在這裡對峙了十多天,每天都要進行幾次戰鬥,幸運的是,山勢陡峭,易守難攻,而且山下的匪軍毫無戰鬥力可言,與其說他們是在戰鬥,不如說是為了讓貴陽城裡的耆老會聽見槍聲,正因如此,這支共進會的部隊才得以堅持到現在。
雖然這支共進會部隊堅持到了援軍趕來,但也付出巨大代價,原本兩百人的部隊現在只剩下不到一百人,子彈也不多了,而且如果不是前幾天下過雨的話,這支部隊早就因為缺水而崩潰了。
這支共進會殘部的指揮官名叫鍾昌祚,字元黃,號山玉,原是共進會貴州軍政府的副都督,都督焦達峰遇害之後,外界揣測他也遇害,不想他不僅沒死,而且居然還率部在這山上堅守了十多天的時間,此事堪稱傳奇,引起了第六旅那兩位政治委員的注意,不過由於鍾副都督已經因為嚴重脫水而陷入昏迷,無法採訪,因此政宣員的新聞稿變得十分簡短,而且由於通訊不暢的緣故,這篇新聞稿也沒有在第一時間拍發出去。
現在貴州局面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