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秩序”的。
這個“國際秩序”也同樣束縛著德國,但是德國有實力,德國的政客和軍人們正摩拳擦掌,打算用戰爭來改寫國際秩序的規則,不過相比協約國集團,德國的力量還不夠,為了一戰而勝,德國決定將中國拉上自己的戰車,為此,他們看中了聯合陣線,也看中了趙總司令,而在豫南戰役之後,德國政客們最終決定完全拋棄北洋,全力支援聯合陣線掌握這個國家的中樞權力,只有這樣,才能對中國施加更強的影響力,如果再加上花言巧語,或許,能將這個擁有四億人口的國家拉上德國皇帝的戰車。
所以,漢納根上校和丁克曼少校組織了這個戰地參觀團,以罕見的高姿態出現在趙北視察前線的隊伍裡,他們這是在用行動表明,德國看好聯合陣線,更看好這位“遠東狂人”。
而與此同時,德國政府也對北洋集團進行著落井下石,德國駐華公使不僅拒絕在英國、日本、俄國、法國四國駐華公使譴責聯合陣線“破壞和平談判”的聯合宣告上簽字,而且還繼續維持著對北洋的“經濟限制”,不許德國財團向北洋集團提供任何財政支援,德國人看得很清楚,外強中乾的北洋現在已是搖搖欲墜,就像當年那場甲午戰爭扒光了滿清朝廷的漂亮衣裳一樣,豫南戰場的慘敗也扒光了北洋,讓它赤條條的站在了世介面前,人們這才發現,在那漂亮軍裝之下包裹著的實際上是一個瘦得皮包骨一樣的癆病鬼,已完全沒有必要再在這具軀殼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了,還是儘快尋找一個至少能夠自保的新的代理人為好。
這個新的代理人就是聯合陣線,雖然目前看上去他還比較瘦弱,但是精神卻很不錯,只要給他補充一些營養,他很快就能強壯起來,就算不能站在德國戰車上為德國擋子彈,至少也能站在遠東地區為德國搖旗吶喊,分散一下英國桊養的那幾只看門狗的注意力。
為了使聯合陣線儘快強壯起來,德國皇帝非常慷慨,一封電報,兩萬杆儲存在青島德國要塞的德國步槍就裝上輪船,運到了武漢,這是聯合陣線接收的最大一批軍火,與這些步槍一起運到武漢的還有數十門最新式野戰炮以及大量炮彈,而與此同時,那幾艘裝滿德國軍火的遠洋輪船仍在印度洋上噴著滾滾黑煙駛向中國,如果順利抵達中國的話,那麼,聯合陣線將在武器的質量、數量上渙然一新,或許用不了多久,這個國家的政府軍將全部使用德國製造的武器,這既能為德國工業寡頭帶來新的財源,也能進一步加強中德“友誼”。
對於德國“友人”的幫助,總司令趙北非常“欣慰”,不過他並不滿足於這種軍火交易,他希望德國“朋友”能夠幫助他建立起一整套的工業體系,至少使中國能夠自行製造重型武器和輕型軍艦,當然,飛機和汽車的製造也是不可或缺的,實際上,此次戰爭中聯合陣線對於飛機的使用已引起世界各軍事強國的高度關注,德國總參謀部甚至已派出一個軍事觀察團,借道西伯利亞鐵路東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抵達北京火車站了。
機槍、飛機、軍艦、汽車、鍋爐、內燃機、機床……幾乎所有與重工業和軍事工業有關的企業、工廠,總司令都想建立起來,他希望在德國“朋友”的幫助下將這些工業在短短几年之內建立起來,這是一個宏偉的計劃,不僅讓人瞠目結舌,而且也引起了德國皇帝的極大興趣。
在以前,從來沒有工業強國幫助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制訂過如此完整而詳細的工業發展計劃,如果這一次德國工業家們能夠完成這一壯舉的話,那麼,這足以載入史冊了。
對於德國工業界來說,這個東方國家的工業發展計劃不僅是宏偉的,而且是有利可圖的,因為總司令承諾過,這些所有的工業企業全部採取中德合股的方式進行經營,也就是說,工廠裡生產的每一件工業產品所帶來的利潤中,德國企業至少也能分到一半的利潤!而考慮到人工、運輸的成本,這些在中國生產出來的工業品將在中國乃至整個遠東地區極具競爭力!
雖然目前來說,這個總司令的工業發展藍圖剛剛傳回德國,不過,對於戰地參觀團的成員們來講,他們對於這個工業發展計劃已有些迫不及待了,對於他們中的多數人來說,只要趙總司令掌握了這個國家的中樞權力,那麼剩下的問題就只有資金和技術問題了,而這些問題對於德國企業來說根本就不成問題,現在的德國工業正處於擴張期,而由於英國的限制和競爭,使德國所有的工廠都嗷嗷待哺,他們迫切的想將多餘的資本投向英國無法控制的地區。
該死的英國佬!他們透過北洋集團控制著這個東方國家,現在,是該讓他們嚐嚐德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