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明目張膽的威脅了,唐紹儀聽出來了,蔡廷幹也聽出來的,兩人對望一眼,都看見了對方眼神裡的焦慮。
沒辦法不焦慮,一方面是咄咄逼人的聯合陣線,另一方面是爛泥扶不上牆的北洋將領,現在的北洋集團,確實已沒有退路了。
“那麼,就暫時休會吧。我方和談代表也需要請示一下中樞,關於南京炮擊事件,我個人表示遺憾,希望不會影響到貴方的和平誠意。”唐紹儀也站了起來。
“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的和平誠意是真切的,希望唐先生將這個誠意再次轉達給徐大總統,在我看來,越快達成和平,則中樞方面越能儘快擺脫目前的困難處境,實現真正的議會政治。”
宋教仁話裡有話,至少唐紹儀聽明白了,沒錯,現在對和平期望最高的是北洋集團和聯合陣線裡的那幫憲政派,無論是北洋集團還是聯合陣線的憲政派議員,他們都急切的希望儘快將局面穩定下來,並組織起一個真正的由各方憲政派控制的內閣。
現在,對達成議和威脅最大的是兩個團體,第一個團體就是那幫一盤散沙、各自打著小算盤的北洋武將派,第二個團體則是那個上下同欲、士氣高漲的聯合陣線革命武裝力量的所有軍官,這兩個團體都是武夫集團,他們也有自己的利益,而且他們在這個利益的爭奪中更傾向於使用武力,而不是談判、妥協。
對於手無寸鐵的憲政派議員們來講,要想避免武夫當國,目前最好的選擇就是儘快結束戰爭狀態,防止那些武夫利用戰爭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
這個國家的歷史上,從來都是兵強馬壯者得天下,憲政派們不希望歷史重演,但同時更想從北洋中樞那裡奪取更多的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
一邊是魚,一邊是熊掌,兩者能夠兼得麼?
對此,宋教仁心裡沒有底,唐紹儀心裡也同樣沒有底,他們現在所做的,不過就是見招拆招罷了。
第380章 別無選擇
如果南北之間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只能便宜了那幫武夫,而這,正是宋教仁和唐紹儀都不希望看到的,他們都急切的希望實現和平,使南北雙方的武夫們失去繼續戰爭的藉口。
南北實力派之間的第二次和平會議就這麼結束了,在六國飯店的大廳裡好不容易擺脫了那幫糾纏不休的記者,唐紹儀離開飯店,正打算乘上那輛外務部的四輪馬車,卻被一人叫住。
“少川,坐我的馬車走吧。”
唐紹儀扭頭望去,看見一輛漆黑的四輪馬車緩緩駛了過來,一人正從車窗裡探出頭來,向他打招呼。
那人唐紹儀認識,正是上海租界那座張園的主人張叔和,上次南北之間就國體問題進行的和談就是在張園舉行的,唐紹儀與張叔和也是老朋友了。
“叔和,你怎麼跑到北邊來了?難得咱們在北京見面,不如晚上我做東,咱們去南城吃風味小吃。不過現在我要急著趕去見大總統,咱們晚上見吧,我再喊幾個文人雅士,咱們夜遊南城,瞧瞧這共和之後的京城新氣象。”
張叔和以字行,唐紹儀走過去,寒暄一番,不過他趕著回外務部,還要去見徐世昌,確實有些不想上張叔和的馬車。
“少川,看來叔和的面子還不夠大啊,還得由我親自請你上車,你賞不賞臉啊?”
馬車裡又傳來一個聲音,不過說話的人沒露面。
這人聲音很是耳熟,唐紹儀面色一變,略一遲疑,吩咐隨員先行趕回外務部,而他則上了張叔和所乘的那輛漆黑馬車。
一進馬車車廂,唐紹儀就向坐在張叔和身邊那人說道:“杏蓀,你膽子還真夠大的,竟敢跑到北京來,你知道不知道,袁項城可是對你恨之入骨的。”
“袁項城現在就剩下半條命了,他自顧不暇,哪裡有工夫惦記著我?”
這人得意洋洋,對於袁世凱頗為不屑。
此人正是人稱“北洋財神”的盛宣懷,北洋南進第二軍豫南大敗之後,正是此人出頭,組織起了一個“倒袁派”,準備用“和平手段”將袁世凱趕下臺去,給北洋集團換一位掌門,也正因此得罪了袁世凱,現在,在袁世凱心裡,他盛宣懷是僅次於趙北的敵人。
不過隨著袁世凱的病危以及徐世昌的上臺,北洋裡的那個“倒袁派”失去了鬥爭目標,但是卻並沒有自動解散,而是繼續為自己的利益忙碌著,此次盛宣懷趕到北京,正是為了“倒袁派”的利益。
見唐紹儀上了馬車,那位張叔和便找了個藉口下了馬車,“遠離政治”,這不僅是張先生的座右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