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3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緊繃的臉緩緩鬆弛下來,並擠出絲微笑,愜意的伸了個懶腰。

“這天終究會亮的!天亮之後,就是一個嶄新的時代了!”

第334章 騎兵(上)

乾燥的風從東邊吹了過來,輕輕拂過曠野,揚起淡淡的沙塵,一直飄到了西南邊的山上,在山勢的阻擋下打著轉,使山腳看上去灰濛濛的。

越過山頭,往西南方向再走上幾十裡地,就是上蔡縣境。

上蔡位於河南汝寧府東北角上,往西北走上幾十裡就是許州府,往東北走上幾十裡就是陳州府,自古,這上蔡就是通衢之地。

不過自從京漢鐵路通車之後,這上蔡的通衢地位就被西北邊的西平縣給取代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京漢鐵路不從上蔡過,只從西平走,現代交通手段取代了過時的交通手段,上蔡的衰落也是無可奈何的。

西平本就是繁華小鎮,現在又隨著鐵路的修建而變得更繁榮了,上蔡的百姓們未免有些失落感,這怪話也是難免,上蔡百姓都說,當初修建京漢鐵路的時候,西平的商會使了銀子,買通畫地圖的洋鬼子,把本應透過上蔡縣的鐵路給描直了,結果,這鐵路就不從上蔡走了,上蔡百姓抱怨西平奸商的同時,也沒忘了數落本縣商會的那幫腦子不夠活的商人,好象如果上蔡也去收買洋鬼子設計師的話,這京漢線就一定能從上蔡過一樣。

但是這畢竟只是百姓們的揣測,京漢鐵路不從上蔡走,真正原因當然不是西平商會奸商從中作梗,而是為了省錢,鐵路從西平走,那走得是直線,從上蔡走就得兜個圈,僅是築路基、鋪鐵軌就要多出許多成本,另一個原因則是地形,相比西平,上蔡修鐵路的先天條件不夠好,這也會增加築路成本。

這個道理多數百姓不懂,但是上蔡商會的商人們卻懂,不過他們並沒有分辯此事,商人總是最講究實際利益的,看到上蔡縣的衰落已無可避免,商會的所有商人都明智的選擇了新的陣營,毫不猶豫的投奔了西平商會,於是,上蔡商會解散了,只留下幾間還算寬敞的瓦房,交給了縣衙,成了縣太爺安置外室的場所,革命之後,縣太爺眼見這天要變,於是就不辭而別,捲了縣庫的銀子,帶著老婆小妾都逃去了租界,連官印也都帶走了,只留下這幾間寬敞的瓦房,後來成了奮進會的兵營,住了一個連,再後來,南北對峙發展為南北武裝衝突,這個奮進會的連隊奉命開拔,到信陽去了,於是這幾間瓦房又空了下來,被鎮上幾個潑皮合夥強佔了去,打算趁著混亂也發一筆革命財。

但是這幫潑皮沒有得逞,就在昨天,一支革命軍的騎兵部隊開進了上蔡縣城,陸續進城的隊伍竟超過了兩千人,由於營房不夠,也沒足夠的帳篷,軍隊不得不開始徵用民房,有房契、地契的房主可以拿到房祖,沒有房契、地契的房主得找鄰居、里長做保,那幫潑皮想拿一張蓋著蘿蔔章的偽造房契矇混過去,結果被革命軍識破,都被拉去蹲在軍法處了,於是這幾間上蔡商會留下的公房又一次姓了“公”,變成了這支革命軍騎兵部隊的司令部。

準確的講,現在的這幾間瓦房是“旅部”,湖北共和軍獨立騎兵旅的旅部,理論上來講,這支部隊現在也是聯合陣線的部隊。

獨立騎兵旅是昨天上午開到上蔡的,不過並沒有來全,全旅三個騎兵團和一個輜重營,開進上蔡的只有兩個騎兵團,帶隊的長官倒是旅長本人,叫楊邦翰,安徽人,以前是安徽新軍的一個騎兵排長,革命中表現出色,從排長一直升到旅長,這提拔速度讓人瞠目結舌。

昨天革命軍開進上蔡城的時候,全城的百姓都去瞧熱鬧,他們以前還從來沒有見過軍容如此整齊的騎兵部隊,不僅軍裝、軍帽簇新,就連揹著的步槍也格外惹眼,那槍很短,不過三尺來長,叫做“馬槍”,專給騎兵用的,除了步槍之外,還有一種怪模怪樣的短槍,被士兵們稱為“衝鋒槍”,不過沒人見他們打過,所以百姓也不清楚這槍如何衝鋒,而且這種槍數量很少,做工粗糙,遠不如馬槍引人注目。

昨天上午進來一個騎兵團,下午又進來一個騎兵團,這本已衰落的上蔡縣喧鬧得厲害,跟過節一樣熱鬧,不過很快就恢復了平靜,共和軍的軍紀確實森嚴,不是奮進會可以比的。

百姓原以為這兩千人的隊伍已經足夠守衛小小的上蔡縣了,但沒想到,今天上午,從南邊又開過來一支革命軍的隊伍,也是獨立騎兵旅的部隊,就是那個輜重營,帶隊的軍官叫張國平,軍銜是准將,比楊邦翰的上校軍銜高上一級,這讓那些稍微有些見識的百姓感到納悶,不明白為什麼官大的只帶營,而官小的反而帶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