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3 / 4)

小說:1908遠東狂人 作者:蝴蝶的出走

方案進行。

“諸位,北洋整體利益絕不容許由一人一族掌握,此次豫南之敗,全是袁項城之過,當初若非是他優柔寡斷,共和軍何以日益強大到無法制約之地步?當初若非是他袁項城一意孤行要以武力壓服國會,北洋又何至於成了千夫所指的物件?此次豫南戰敗,與北洋無關,一切罪責均應由袁項城一人承擔,追究此次南北開戰之禍端,維持北洋局面,非從此下手不可!”

盛宣懷的話說出了眾人的心聲,同時也宣佈了此次會議的結束。

與會者散會之後,盛宣懷應張園主人張叔和之邀,前往茶室稍坐,兩人先在雅間進行了一番密議。

“袁項城雖然有些剛愎,然則也是為了北洋利益,盛先生如此大張旗鼓的反他,就不怕被人構陷麼?陶煥卿之死,未必與袁項城無關。”

張叔和仍舊勸了幾句,不過也就是點到即止,對於政治,他不太感興趣,雖然他的張園號稱“東方海德公園”,實際上充當著這個時代政治舞臺的角色,不過他本人從心裡來講,確實是希望遠離政治的,但是作為一個實業家,他又不得不在各方政客間虛與委蛇。

“張先生有所不知啊,此次倒袁,我們可不是孤軍作戰,還是有那麼一些同盟軍的。實不相瞞,張季老他們那些立憲會的人也打算插上一腳,他們可都是東南實業代表人物,有他們支援,此事就增加不少勝算了,就算是徐菊人不願意攙和這事,袁項城也是坐不穩位子的。”

聽了盛宣懷的話,張叔和有些驚訝。

“張季老又是為何要攙和這事?”

“還不是為了他們立憲會自己麼?南北開戰在即的時候,他們立憲會急急忙忙辭去了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委員的差事,現在聯合陣線獲勝,他們都有些後悔了,現在正火燒眉毛的想另立門戶,可是勢單力薄,想與北洋合作,這倒袁之事,不過是他們的投名狀罷了。”

這個解釋讓張叔和若有所思,不過他不想過多參與此事,於是陪著盛宣懷稍坐片刻,便找了個理由離開了。

盛宣懷也沒坐多久,與幾位品茶的熟人略微談了片刻,便帶著僕人離開張園,上了一輛沒有任何標誌的馬車,吩咐車伕直駛電報局。

到了電報局,盛宣懷從電報室取了封電報,匆匆掃了眼,不由擊掌而笑。

“袁世凱啊袁世凱,這一次,你不下野的話,就等著眾叛親離吧。……哼哼,趙北啊趙北,老夫當初在漢口發過誓,漢冶萍的那筆帳,老夫終究要跟你好好算上一算的!老夫走江湖這麼多年,什麼大風大浪都過來了,卻在你這個愣頭青那裡吃了啞巴虧,這筆帳不算清楚,老夫豈肯罷休?你打敗了馮國璋又怎麼樣?這北洋就算是塊朽木,那也是塊難啃的朽木,你想將它一口吞下,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啊。現在的局面,那就是一個春秋戰國,考得就是一個縱橫捭闔的本事,誰笑到最後,現在老夫也不知道呢。”

第344章 雞公山

雞公山位於河南境內,距離河南與湖北交界處的武勝關不遠,由於這裡是山區,海拔高,氣候涼爽,是避暑勝地,自從清末國門洞開之後,這雞公山一帶就出現了外國人的身影,他們看中了這裡的風景與氣候,於是便紛紛在這裡購置土地,建築別墅,將雞公山當作了外國人的避暑區,但是在清末各地興起的教案的衝擊下,雞公山的中國人與外國人也不可能和平相處,因此,趁著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外國領事正式將雞公山宣佈為外國人專用避暑地,並在當地設立了類似於租界工部局的管理機構,在這裡,中國人不能隨意購置土地,而居住在雞公山的中國人也必須接受工部局管理。

雞公山地區就這樣成為了國中之國,外國人打著“自治”的旗號將這裡變成了洋人的樂園,與雞公山處境相同的還有江西廬山、直隸境內的北戴河、浙江莫干山、福州鼓嶺等地區,國勢的衰落與主權的淪喪,由此即可見一斑。

革命之後,雖然共和政府成立,但是對於外國在華特權未敢輕動,這雞公山依舊是洋人的樂園。前段日子因為國會選舉的事情,南北實力派發生了對峙,並最終演變為戰爭,為了躲避戰火,許多在河南經商、傳教的外國人紛紛搬到了雞公山,再加上現在本就是夏末,在此避暑的外國人、中國人也不少,如此一來,這雞公山就變得格外熱鬧起來。

雖然現在豫南的戰爭基本上結束了,但是時局仍然動盪,住在雞公山的外國人和中國人都不願離開這塊世外桃源,天氣漸漸有些涼意,住在山上晚間卻也不是非常舒適,於是許多人又從山腰別墅搬到了山腳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