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事變”的問題上採取“中庸之道”,主要原因還在於這個人太過年輕,看事情太表面化,對於過去的領袖也確實過於愚忠了些,對於政治鬥爭的殘酷性沒有切身體會。
說到底一句話:少不更事。
雖然蔣方震只比許崇智年長五歲,但是閱歷卻比他深厚許多,這不僅僅在於蔣方震當年在東三省軍界裡的遭遇,更在於蔣方震是跟著趙北一路走過來的,對於這位民國大總統的瞭解,蔣方震比許崇智清醒得多,在蔣方震看來,趙北的戰略眼光之深遠、政治手腕之詭詐、行事作風之果決、處事態度之靈活,都不是同盟會可以比的,跟這樣一個人玩心思,吃虧的肯定不會是趙大總統。
不然的話,趙北也不會以二十七歲年紀而主宰中樞了,試看天下,如今這個時代,比他做得更好的人能有幾位呢?
所以,蔣方震決定到杭州之後好好勸勸那位許司令,讓他開開竅,讓他看清楚,今後的中國是誰的中國,要想實現自己的軍事強國夢,跟著同盟會走是不切實際的,只有跟著趙大總統、趙總司令走,才是軍人唯一正確的選擇。
如果說河南戰役打垮了北洋軍的自信的話,那麼,那場戰役的勝利同樣也增強了南方實力派軍人的信心,蔣方震、周道剛、蔡鍔、張孝準等等,這些人之所以選擇跟著趙北走到底,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
希望許崇智也能看明白這一點,趙北已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能力,這個時代的中國太需要一個這樣的“全才”了,無論趙北今後會不會成為這個國家的救星,至少現在,蔣方震、蔡鍔、周道剛、張孝準這幫青年才俊是打算為趙總司令效犬馬之勞了。
上次有位記者詢問趙北,現在誰是他的左膀右臂,趙北笑著說出兩個人的名字,一個是黎元洪,一個就是蔣方震,就衝著總司令的這份信任,蔣方震也是鐵了心要做總司令的左膀右臂了。
第436章 左膀右臂(下)
總司令的左膀右臂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好的,這不僅僅是能力問題,更是涉及到國際局勢,現在可不比古代,佔了中原就坐穩了江山,現在的世界聯絡越來越緊密,歐洲的一個政策變化,或許就會對這個遠東國家造成直接影響。
列強不好糊弄,國內的那幫地方實力派和政治上的反對派又豈是易與之輩?此次“廣東事變”就是證明,局勢動盪,也只能上下一心,同仇敵愾了。
就在蔣方震站在船頭,望著那波光粼粼的海面出神的時候,一名副官走到了他的身邊。
“參謀長,船長說還有五個小時就到杭州了,但是由於不清楚船局是否已聯絡過杭州方面,到底該在哪座碼頭停靠,目前卻也是不清楚。”
聽到副官的話,蔣方震點了點頭,看了副官一眼,說道:“朱瑞啊,你也是浙江人吧?”
“是的,職部是浙江海鹽人,家鄉就在杭州灣北部,以前每到八月中秋,就會特意到杭州去看錢塘潮,現在已是入秋,如果此次軍事行動迅速的話,或許我們還可以趕回杭州看海潮。”
副官點了點頭,同時也有些奇怪,不知道蔣方震為什麼又要問一遍他的祖籍在哪裡。
“以前曾聽總司令說起過,你是南洋陸軍學堂畢業的,還是同盟會員?”蔣方震又問。
“是的,南洋陸軍學堂畢業,後來去了安徽,在安慶督練公所任幫辦,併兼任測繪學堂監督,以前是同盟會員,不過安慶起義之後,我就加入光復會了。”
副官的回答很得體,蔣方震也很滿意。
這個副官名叫朱瑞,字介人,現年二十六歲,熊成基發動安慶起義的時候,此人就在安慶城裡,起義之後,他就加入了革命軍,後來趙北分兵一部,去黃泥港策動秋操新軍起義,朱瑞並未跟去,而是跟著熊成基指揮的起義軍轉戰安徽,後來南北和談,他才得以跟著熊成基趕去湖北休整,正好趕上趙北舉辦軍校,急需教官,於是熊成基將朱瑞派了過去,從那之後,朱瑞就一直呆在共和軍裡,算是完成了改換門庭的工作,由於此人表現得比較出色,後來被趙北調去了他的侍從室擔任副官,前段日子趙北北上接任民國大總統一職,朱瑞也跟了過去,但是不久之後又奉命返回武漢,給蔣方震做副官,此次蔣方震赴任杭州,趙北特意吩咐蔣方震將此人帶上。
“你知道此次我為何要帶你到浙江赴任麼?”蔣方震問道。
“大概因為職部也是浙江人的緣故吧。”朱瑞說道。
蔣方震笑了笑,說道:“你這話要是叫旁人聽去,只怕會誤以為我是在拉幫結派搞小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