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咱們整理一下,等到了車站,少不了又是什麼歡迎儀式,王佔元王都督肯定是要來迎接的,通知衛隊,讓他們先下車,如果王佔元親自到火車站來迎接咱們的話,就把他請上車,我有話跟他講。”
說到這裡,趙北向蔡鍔望了一眼,見他會心一笑,顯然,他也明白趙北要跟王佔元說的是什麼事情。
第420章 南行山東(下)
濟南,位於山東中部,黃河下游南岸,古時濟水在城之北方,故此得名“濟南”。
濟南以北是華北平原的南部邊緣地區,濟南以南則是泰沂山區,津浦鐵路就從這裡經過,從地形特點就可以看出,濟南以北的鐵路修建難度較低,而濟南以南的鐵路因為進入山區的緣故,修建難度就提高了不少,也正是這個原因,現在的津浦鐵路北段只修到了濟南,南邊的工程還沒有開工建設。
“戊申革命”爆發之後,山東的局勢相比南方各省,一直比較平靜,山東巡撫袁樹勳積極響應袁世凱“立憲”號召,在山東宣佈“自主”,後來袁世凱做了民國臨時大總統,投桃報李,袁樹勳搖身一變,也做了山東都督,更是跟著袁世凱一步一趨,南北實力派因為國會選舉而正式決裂之後,袁樹勳也積極追隨袁世凱,派兵南下,山東省內較有戰鬥力的部隊都加入了王士珍統率的北洋南進第一軍,並最終被困在了南京一帶。
北洋軍在河南吃了大敗仗之後,袁世凱眾叛親離,北洋集團搖搖欲墜,面對如此危急的局勢,袁樹勳有些搖擺不定,一邊繼續向病榻上的袁世凱表忠心,一邊向聯合陣線派出特使,並同時在報紙上刊登公報,以廣東都督張人駿為榜樣,宣佈山東“局外中立”,試圖從這場南北利益之爭中脫身而出,繼續維持他對山東的統治。
袁樹勳的“局外中立”公報一刊登,同時受到了北洋集團和聯合陣線的歡迎,這倒是大出袁樹勳意料,其實北洋集團和聯合陣線也是各自打著小算盤,北洋集團是想把山東從亂局中踢出去,以便為北洋今後的發展留條後路,而聯合陣線方面也絕不是出於對袁樹勳“中立”姿態的信任,準確的講,趙北就是打算利用袁樹勳這個“局外中立”的藉口將自己的一隻手伸進山東,形象一點來講,這叫“摻沙子”,而那顆“沙子”就是王佔元。
王佔元身份特殊,他出身於北洋新軍,但是卻投降了革命軍,對於北洋來講,他是叛將,對於革命派來講,他是“革命元勳”、“起義將領”,至於真相卻是沒人關心,反正他王佔元在北洋軍和共和軍裡都混過,這資歷卻也不是吹的。
由王佔元擔任山東都督,是個南北雙方都可以勉強接受的方案,在這一點上,聯合陣線的領袖趙北與北洋的領袖徐世昌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在他們看來,由王佔元擔任山東都督並維持山東的“中立”局面是很明智的選擇,於是,在一場南北之間的利益交換中,山東軍政府的第一任都督袁樹勳識趣的宣佈“下野”,王佔元走馬上任,做了山東軍政府的第二任都督。
由於這頂“山東都督”的帽子是趙北給的,所以王佔元對趙委員長是感恩戴德,當趙北取代徐世昌成為民國大總統後,王佔元是第二個拍發賀電的北洋大員,至於第一個拍發賀電的北洋大員,則是另一位北洋降將、黑龍江鎮守使盧永祥。
有這樣一層關係在,此次趙北以總統身份南巡山東,王佔元當然要率領山東文武官員親往火車站迎接總統大駕,這儀仗也是擺得相當隆重,濟南全城的名士縉紳、社會名流也都遵照王都督令趕到火車站,恭迎趙大總統。
現在,王佔元就坐在濟南火車站的一間候車室裡,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候著總統專列的到來。
之所以心裡忐忑不安,只是因為一封電報,一封由陸軍部拍過來的電報。
這封電報是趙大總統南行前夕從陸軍部拍到濟南城裡的,拍報人是陸軍部次長蔡鍔,由於是特級專用密碼,王佔元不得不親譯,但是譯出來的內容卻讓他有些吃驚。
電報的內容也不復雜,蔡鍔向王佔元建議,鑑於山東局勢穩定,山東的軍政府可以解散了,山東省應該首先實現所謂的“軍民分治”,也就是軍務與政務分開處理,如此一來,“山東都督”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蔡次長建議王都督,主動向中樞請辭,辭去“山東都督”一職,改任“山東督軍”,以後專管軍事,至於山東省政和財政,應該交由省長和省議院全權處理。
“軍民分治”,最早是袁世凱提出來的,但是卻無人響應,當初趙北還是湖北軍政府都督的時候,他也是反對軍民分治的,但是現在,作為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