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上說,中樞在前幾天已經與沙皇俄國政府達成協議,宣佈兩國合作,修建一條由外蒙庫倫城直達內蒙歸化城的鐵路,這條鐵路將在東蒙地區兜一個圈,並與從張家口延伸過來的一條鐵路支線接軌,而且,中樞不顧鐵路專家詹天佑等人的強烈反對,同意了俄方附加的條件,那就是,這條鐵路將按照俄國鐵路寬度鋪設鐵軌。
這封公文的內容讓徐樹錚大吃一驚,他本以為,作為一個擁有“遠東狂人”稱號的民國大總統,革命黨人出身的趙北絕不會與俄國達成這樣的協議。
作為一個軍人,徐樹錚明白,俄國之所以要修建這條鐵路,目的就是為了控制外蒙和內蒙,趙北作為一個戰略眼光一向很厲害的國家元首,他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那麼,中樞政府為什麼會同意這個鐵路合作協議呢?是趙北頂不住俄國的外交壓力,還是他另有所圖?徐樹錚傾向於後一種解釋。
另一方面,徐樹錚也肯定了他最初的分析,前幾天那幫圍城的蒙匪就是由沙皇俄國的軍官直接指揮的,也正因此,當沙皇俄國拿到了它想要的鐵路之後,那幫蒙匪就迅速撤退了,那是一幫政治蒙匪。
徐樹錚考慮的只是戰略利益,但是歸化城裡的商人們考慮的卻是經濟利益,雖然他們沒有資格看到這封公文,但是,這個中俄“庫歸鐵路計劃”很快就上了報紙的頭版,於是,歸化城裡的商人們終於明白過來,這駝隊終究是落後於時代發展了,淘汰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如果駝商們不能順應潮流轉變自己的身份的話,那麼,他們也會被歷史淘汰。
或許,將來的歸化城不再是“駝城”了,而“駝商”這個名詞也將退出歷史。
第461章 四兩搏千斤(上)
風從北方吹來,寒意更濃,街上的落葉也更多了,眼看就是深秋了。
唐紹儀將那頂黑色的大禮帽戴回了頭上,領著幾名助手走出英國駐華公使館,在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先生的目送下登上那輛民國外務部的四輪馬車。
車門關上之後,唐紹儀望著車窗外頭,舉起左手揮了揮,那站在公使館臺階上的朱爾典也面無表情的揮了揮手,然後,這輛外務部的公務馬車就緩緩啟動了,轔轔的碾過柏油馬路,向東交民巷的西頭駛去,速度不快也不慢,這也正是外交禮儀的講究。
唐紹儀放下窗簾,將身子向後靠了靠,臉上的微笑漸漸消失了,向坐在對面的一名助手看了一眼,然後指了指助手身邊放著的那隻公文包。
“把那份外交備忘錄再給我看看。”
助手急忙將公文包裡的那份外交備忘錄拿了出來,雙手呈了過去,唐紹儀接過備忘錄,另一名助手遞過去一架玳瑁框的眼鏡,然後又將那車窗的窗簾挑了起來,以保證車廂裡擁有充足的光線。
車廂裡沒人說話,唐紹儀認真的閱讀著那份外交備忘錄,幾名助手則將目光投向車窗外頭,看著那些光禿禿的行道樹,各自轉著心思。
不多時,馬車到了東交民巷出口處,守衛在那裡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看也沒看,就讓馬車離開了使館區,出了使館區後,馬車就開始加速,很快拐上了東長安街,隨行護衛的內務部騎兵也走在了馬車前頭。
從東長安街到外務部還是有一段距離的,等馬車趕到外務部的時候,唐紹儀也利用這段時間將那份外交備忘錄仔細看了一遍。
“英國政府提的條件倒也不算苛刻,或許,歐洲的局勢太微妙了吧,英國政府已不可能全力關注遠東了。”
收起眼鏡,唐紹儀嘆了口氣,將眼鏡放在備忘錄上,連同備忘錄一起交給了一名助手,不用吩咐,那助手就將兩樣東西裝進了公文包。
“總長,咱們是先回外務部,還是先去拜見大總統?”
一名助手問道,並推開車門,跳下車去。
“還是先去拜見總統吧,總統昨天還唸叨英國政府的立場呢。”
唐紹儀下了車,向街上望了一眼,這裡是政府公務區,民間車輛禁止通行,這街上是冷冷清清。
外務總長拜見民國大總統,也不是說去就去,這得先打電話知會總統府侍從室。
但是一個電話打過去,唐紹儀卻改了主意,因為總統府侍從室告訴他,現在總統先生不在總統府裡,就在一個小時前,總統先生帶著陸軍部、海軍部的高階參謀去了南苑陸海軍聯合參謀處,要想拜見總統,最好直接去南苑。
唐紹儀琢磨了一下,決定還是等總統回來,再去總統府裡拜見,那樣顯得正式一些,畢竟,這外